山东潮间带刚毛藻DNA条形码鉴定技术.docVIP

山东潮间带刚毛藻DNA条形码鉴定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潮间带刚毛藻DNA条形码鉴定技术.doc

山东潮间带刚毛藻DNA条形码鉴定技术   摘要   DNA条形码在分类鉴定方面较有效的技术。因此,我们将山东潮间带和福建莆田潮间带地区采集的22株刚毛藻目样品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采用18S、ITS和LSU三个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TS基因是鉴定刚毛藻目形态相似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而LSU和18S基因对属和属以上水平的物种鉴定较为有效。此外,我们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结合,共鉴定出9个物种,分别是气生硬毛藻、线性硬毛藻、强壮硬毛藻、辽东硬毛藻、短节硬毛藻、扇形刚毛藻、沙生刚毛藻、苍白刚毛藻、小枝刚毛藻、岸生根枝藻。   【分类号】:S968.4   一 背景介绍   刚毛藻目(Cladophorales)是一类种类较多的大型藻,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皆有分布。海洋中的刚毛藻目是潮间带中的常见种类,又有固着生长和漂浮生长之分。刚毛藻目归于绿藻门,绿藻纲。该目的特点是藻体丝状,有分枝或不分枝。由多核细胞组成,许多种类细胞壁厚。每个细胞具多数周生盘状或网状叶绿体,淀粉核多数。其生活史为同型世代交替,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的种类能营养体断裂生殖[1,2]。   1915年,Cotton研究了产于威海的气生硬毛藻预示着国内开始研究刚毛藻目。此后,我国海洋生物曾呈奎带领一批学者先后在青岛、海南和厦门发现刚毛藻目海藻总共17种。迟永雪[3]发现了一种中国新种-强壮硬毛藻。栾日孝和栾淑君[4]报道产自大连长海县的7种刚毛藻,分别是沙地刚毛藻、壳生刚毛藻、暗色刚毛藻、罗氏刚毛藻、细丝刚毛藻、美丽刚毛藻和小刚毛藻。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刚毛藻新物种。目前我国记录的海产刚毛藻目中有2科6属共58种[5]。   由于刚毛藻目形态结构普遍简单,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化差异较大,这给依靠形态来鉴定刚毛藻带来了困难。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例如,滕林宏[2]用18S 和ITS两基因鉴定我国刚毛藻目31个物种并对其系统发育学做了研究。Leliaert[6]使用LSU基因来研究代表18个属的37个种,结果表明LSU基因的变异能够有效的解决刚毛藻科分类的难题。   二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自2012年5月到2013年10月,在山东沿海包括青岛、威海、日照,烟台地区采集刚毛藻。2013年5月在福建莆田地区采集样品。总共采集了22株绿藻样品并编号。   1 方法   取0.1g新鲜藻体放在液氮中充分研磨,用天根植物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按操作说明的步骤提取全基因组DNA。18S rDNA和ITS引物序列参考藤林宏[2]的通用引物,两个基因PCR反应程序中都为55℃退火。LSU基因的引物参考Leliaert[6],PCR反应程序中退火温度为53℃。用1%琼脂糖凝胶来检测PCR产物扩增情况,在EB中染色20min,在紫外灯下观察扩增情况并拍照。将扩增成功的PCR产物(30ul)送至生物工程测序公司测序。测序后的正、反向序列用seqman软件拼接形成一条完整且准确的序列。用Clustal X 2.0软件将测得的序列和Genbank 中下载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用DAMBE软件检测饱和度。用MEGA 5.0 软件构建距离树(NJ 树),bootstrap都为1000。遗传距离采用Kimura双参数距离[7]方法,碱基组成用MEGA5.0计算。   三 结果与分析   采用三个基因对22株样品进行扩增测序,共得到63条序列。18S序列21条,样品W210没有成功扩增;ITS序列20条,RZ2013331.153和Q210样品扩增不足以达到直接测序标准;LSU序列21条,Q10和Q210样品没有得到序列。通过对各样品的序列相似性及遗传距离的分析,结合系统树上的聚类。得到了最终的鉴定结果(表1)。   表1 刚毛藻目样品鉴定结果   样品编号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采集地点/采集时间   RZ2013331.153 气生硬毛藻 线性硬毛藻 日照(前三岛)/ 2013.3.31   Q166 线性硬毛藻 气生硬毛藻 青岛(太平角)/2013.4.12   Y125   Q165 强壮硬毛藻   辽东硬毛藻 强壮硬毛藻   辽东硬毛藻 烟台(蓬莱)/2012.9.25   青岛(太平角)/2013.4.12   Q133 线性硬毛藻 气生硬毛藻 青岛(太平角)/2013.1.12   Q169 气生硬毛藻 线性硬毛藻 青岛(太平角)/2013.4.12   W210 短节硬毛藻 威海(成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