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总况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输穴 定义:五输穴(five Shu point) ——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说明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九针十二原》 功能: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难经·六十八难》 原穴和络穴 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名称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因为脏腑的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治脏腑病变。 络穴:络”有联络的意思。络穴是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 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如肺经络穴——列缺。 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 俞穴和募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 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背俞穴,共“十二背俞”,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如“肾俞”穴。 多用于治疗五脏病、慢性病、虚性病。 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募穴是脏腑之气输布、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募穴,其部位都接近其相应的脏腑。如肝的募穴——期门。 多用于治疗六腑病、急性病、实性病。 郄穴 郄穴:“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在四肢部深聚的部位。郄穴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其名称和位置首载于《针灸甲乙经》。 十二经脉、阴阳蹻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如肺经郄穴——孔最。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八会穴 八会穴:“会”,是聚会的意思。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它们是: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中) 。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 治疗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有关的病变。 下合穴 下合穴:即六腑下合穴,是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下合穴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下合穴共六个,其中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即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三腑在下肢则另有合穴。大肠、小肠下合于胃经,三焦下合于膀胱经。 大肠——上巨虚,小肠——下巨虚,三焦——委阳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原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 如“列缺”通任脉, “后溪” 通督脉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窦汉卿《针经指南》。 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 ——《医学小学》 腧穴定位法 腧穴定位法(method of locating acupoint),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常用有三种方法: 1.解剖标志取穴法:又称自然标志取穴法。 ⑴固定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肚脐、椎体棘突等。如两眉头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背部的标志有: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⑵活动标志:皮肤的皱襞、肌肉的隆起或凹陷、显露的肌腱及某些间隙等。如耳门、听宫、听会要张口取,下关要闭口取,阳溪要翘起大拇指等。 * 2.骨度分寸定位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为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 分部折寸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 取用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头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寸 直 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 椎穴至后发际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耳后两乳突之间 9寸 9寸 横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胸腹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9寸 8寸 5寸 直 直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