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宗教建筑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街清真寺礼拜殿天花彩绘 6. 同心清真大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以南。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00年)进行第一次维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及1944年均曾维修。 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大殿东面为两层方亭式宣礼楼。1936年10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同心地区,在这座寺内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82—1985年自治区政府先后拨款61万元,对该寺建筑进行彻底维修。1958年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 夏 同 心 清 真 大 寺 7.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位于青海西宁东关大街。俗称东关大寺 。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后经3次拆除重修,1914和1947年两次扩地重建,才具有现在规模。寺院占地13 6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 600平方米,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 大殿仿明朝金銮殿,彩色琉璃瓦,殿脊有3座藏式镏金宝瓶,系甘肃拉卜楞寺喇嘛捐送。殿内巨柱上斗拱为如意斜拱。斗拱和额枋均为“蓝点金”,为国内所罕见。卷棚内砖雕系我国砖雕艺术的珍品。闵拜楼(宣教台)式样新颖,为座椅状。 8.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位于新疆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尔广场。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嘉靖十四年(公元1809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及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五次修整扩建,始具现今规模。寺院建筑由大门、塔楼、经学院及礼拜殿组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清真寺。 该寺系阿拉伯式建筑,大门两侧屹立着两座10米多高的邦克塔楼,全寺主要由经学院及礼拜殿组成。主体建筑礼拜殿面阔38间,可同时容纳8 000多名穆斯林礼拜。为国内罕见。这里也是新疆伊斯兰教最高学府所在地,可容纳400名学生住读。南疆各地和国外的宗教人士常来这里学习,研讨经学。 艾 提 尕 尔 清 真 寺 基督教是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经典的各教派的统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在公元11世纪以后的500余年里,它曾经历了两次大分裂,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新教三大派别。 第四节 基 督 教 建 筑 一、基督教及教堂在我国的发展 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是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古代基督宗教一支“聂斯脱利派”从叙利亚传入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并从波斯传入中国。因此中国人最初将之称为“波斯教”,称其教堂为“波斯寺” 。 元朝时基督教第二次来华传播,当时主要有两支教派:一支是随蒙古族入主中原而在内地再度复兴的景教,另一支是罗马天主教首次来华传教。 明末清初基督教(天主教)第三次来华传教。此后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建“圣保罗教堂”(我国古称“三巴寺”,现仅存圣保罗教堂前壁,即“大三巴牌坊” )传教; 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肇庆传教建堂,此为近代天主教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真正开端。 基督教传教士第四次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分不开的。 1949年之后,中国基督教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全新之路。 二、教堂的建筑特点 教堂是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其建筑也随之传入我国,因此,中国的基督教建筑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主要的形式有三种: 1.罗马式教堂 2.拜占庭式教堂 3.哥特式教堂 三、我国现存著名教堂 1.北京南堂 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位于宣武门内前门西大街141号。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神甫在此建起一座小经堂,后由德国耶稣会汤若望神甫,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扩建为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汤若望等神甫住在教堂内。该堂建筑长40米,宽20米,高15米。东西两院存有两块石碑,记载着利马窦、汤若望两人事迹和建堂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维修,现为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 北 京 南 堂 2.北京北堂 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冬举行开堂典礼。命名为“救世主堂”,有康熙亲撰匾额“万有真原”和对联。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教堂重建完毕,比原堂更加宏伟。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1985年,教堂按1900年式样修缮一新,更加光彩夺目,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北 京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