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厦基坑支护及止水降水工程毕业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基坑支护是对天然土在不满足抗剪强度的情况下,对天然土进行改良来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措施。它是综合考虑天然土的土质和建筑物性质的反复分析和计算的过程。 本次设计内容为**市**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根据所收集到的本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拟建建筑物本身的基本情况,本设计对选定的方案:桩锚支护和土钉支护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着重从支护土体内部稳定性和外部整体稳定性考虑,通过多次验算,求出了满足支护要求的各个参数。采用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基坑内布设轻型井点降水。然后再从经济角度和施工进度等方面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基坑支护设计同时止水降水,既能保证基坑四周边坡的稳定性,基坑顺利的开挖,保证施工现场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加快了施工的进度,保证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安全,同时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 关键词:土钉支护, 锚杆直呼, 护坡桩, 轻型井点, 土压力 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中华大街东侧,**路以北,交通便捷。商务中心建筑面积约5.4万m2,由主楼及裙楼两部分组成。拟建两栋主楼地上26层,主楼总高度90.67m,裙楼4层,地下均为2层。基础底标高约11.2m,该工程重要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依据相关规定,结合建筑物特点,参照场地周围地质资料, 并针对本次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的任务具体如下: 根据勘察公司提供的勘察资料,设计基坑支护及止水、降水方案; 进行可行性论证 得出最佳方案 提出最佳方案的各参数 (5) 针对施工合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对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工作提出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第1章 方案编制依据 1.1甲方提供资料 《**市**大厦项目基坑支护及止水和基础结构桩**公告》(**年月日.05) 《.05) 《A-A剖面图》(建施18 **.05) 《.05) 《.05) 2规程、规范 表1—1 规程、规范 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4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99 6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96:97 7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CECS22:90 8 岩土锚杆(索)设计与施工规范 CESS22-2005 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10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11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BJ01-21-95 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 1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 JGJ46-2005 第2章 工程概况 2.1基本情况 .3工程概述 拟建建筑位于**市**大街东侧,**小区住宅楼西侧,地上建筑面积53986m2,由两栋高层及其裙房组成,建筑高度约90.67m,.2m(±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54.80m)。基坑东侧**小区6层住宅楼距基础外边线11m,m有一厂房,基坑西侧基础外边线距**大街约14m,m为**小区入口道路。基坑开挖11.2m,需采取支护体系,本工程西侧拟采用上部2.7m放坡开挖施工土钉,下部8m采用桩锚支护结构,东、南、北三侧拟采用上部1.2m放坡开挖,下部9.5m采用锚桩支护结构,留置肥槽700mm。基坑外围采用深层搅拌桩帷幕止水,基坑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以避免因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2.4工程地质条件 2.4.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勘察揭露6O.O m深度范围地层,除表层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根据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6层,其中⑻层粉质粘土及其以上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其下为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简述如下: ⑴层:填土,杂色,稍湿。土质不均匀,主要由砖块、煤渣、粉土、粘性土等组成。层厚O.7~2.8m。 ⑵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局部为硬塑状态。切口稍具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可见氧化铁斑点、植物根系及虫孔。属中压缩性土。层厚0.7~3.7m。 ⑶层:粉土,褐黄色,湿~很湿,中密。韧性、干强度低。含云母片。属中压缩性土。层厚O.5~2.8m。 ⑷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软塑状态。切口稍具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可见氧化铁斑点。属中压缩性土。层厚0.7~3.7m。 ⑸层:粉土,褐黄色,湿~很湿,稍密~中密。韧性、干强度低。含云母片。属中压缩性土。层厚O.3~2.Om。 ⑹层:粉质粘土,浅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