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体中的残留沉积构造与岩体围岩构造的协调性,进一步证实花岗岩的形成是岩石原地熔融的结果;而“水、火互层”中的花岗岩,并非如传统认为的,是远道而来的“岩脉”, 而是原始岩石物质组成的差异(从而造成初熔温度或熔点的差异)而引起的分成选择性熔融所致。 (3) 小结 5.花岗岩的产出形态 壳内熔区受等温面控制,熔区内对流岩浆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持久的能量输入,而地壳持久能量输入不可能由局部地质因素(如基性岩浆入侵)引起。因此,对流岩浆体在地壳中必呈层状分布,由此形成的花岗岩也必呈层状分布。 俄罗斯从Koni-Murgalsk到Chukchi地学断面(据DSS (1)层状花岗岩的地球物理证据 花岗岩在地壳横断面中呈层状或似层状展布;岩体是花岗岩层上界面(重熔界面)的凸起部分,其形态与大小,反映的重熔界面与现代剥蚀面的几何关系,不代表岩浆侵入量多寡。 (2)花岗岩层与花岗岩体的关系 A B C D 西华山-棕树坑花岗岩顶板等深线及剖面图,示花岗岩层与岩体的关系 (江西地矿局,1984) 广西平英地区地质简图及剖面,示花岗岩层与岩体的关系 (据广西地矿局,1985,改编) 意大利Sardinia南部地质图及剖面,示花岗岩层与岩体的关系 (Modified after Biste 1982 (1)壳内对流区的范围决定了花岗岩的分布范围,也决定了花岗岩在地壳内部必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 (2)“岩体”反映了重熔岩浆层上界面(MI)的突起部位,其大小与形态,反映了已固结的重熔界面与现代剥蚀面的几何关系,与“岩浆侵入量”的多寡无关 (3)小 结 6.花岗岩背斜 花岗岩体产于背斜或穹窿的轴部是一种甚为常见的地质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通常被作为岩浆侵入的证据。 (1)现象 粤东莲花山岩体 A 和河田岩体 B 地质剖面,示花岗岩与背斜的关系 新疆多拉纳萨依矿田 的花岗岩穹窿及岩体周围的热变质晕圈(据王世称等, 1999,改编) 1第四系;2-6中-下泥盆统托克萨雷组;7海西期花岗岩;8蚀变带;9断裂;10 地层界线 湖南几个典型的花岗岩穹窿 A.关帝庙 B.黄陵庙 C.望云山 D.元宝山 湘中南地区地质简图,示花岗岩与背斜的关系 (2)花岗岩穹窿或背斜形成机理 下图:含水条件下不同岩石的熔融曲线(据贵阳地化所,1980),表明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初熔温度和熔化区间,越偏基性的岩石,初熔温度越高;右图:模型 湘西南地区地质简图,预测背斜轴部为MI的隆起区(‘隐伏岩体“的可能部位) (3) “隐伏岩体”与成矿预测 重熔界面的上突部位往往与地层背斜或隆起区对应,故据此可进行隐伏岩体及其相关矿床的预测。 广东地质图,花岗岩出露区均为MI隆起区,沉积岩分布区为MI凹陷区,可视为中生代花岗岩层之上的残留顶盖 花岗岩是大陆的岩石,是组成大陆地壳重要部分的岩石,其形成是上陆壳内部物质随着系统熵的变化而从有序(原始岩石)到无序(岩浆),再到新的有序(花岗岩)的结果; 熔区内部的热对流,是陆壳内部岩石的部分熔融能够产生花岗岩浆必要条件。没有对流,岩石部分熔融只能产生混合岩,不可能产生花岗岩; 第一部分总结 3. 混合岩形成与花岗岩体的上方而不是岩体的下方; 4. 花岗岩是成层的,“岩体” 是花岗岩层上界面(重熔界面)凸起部位的显露;“岩体”的大小与形态,反映的是重熔界面与剥蚀面的几何关系,与“岩浆侵入量”的多寡无关; 5. 重熔界面原始隆起区是低压区,此为花岗岩背斜或穹窿形成的主要原因,可据此进行隐伏岩体和成矿预测。 Thanks! 2)Thor-Odin dome,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据Norlander et al. 2002,改编 据Wennerstrom et al,1998,改编 3)Pomovaara granite-migmatite complex in Northern Finland 4)The Velay migmatite-granite dome, Massif Central, France 据Ledru et al., 2001 5)Western Maine and adjacent New Hampshire, USA Simplified after Brown Solar 1999 , (3)国内实例 1)江西武功山混合岩-花岗岩区 闽东南中生代变质带地质简图,热背斜与地层背斜对应 2)闽东南沿海混合岩带 闽东南变质带形成模型 同一热事件中形成花岗岩与混合岩,反映了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前者是壳内对流岩浆层固结的产物,后者则是重熔界面之上的热传导带中的岩石部分熔融的结果,空间位置总是位于花岗岩层(体)之上(剖面)或周围(平面)。一般而言,混合岩中浅色体(或脉体)的同位素年龄,才能真正代表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 .pptx VIP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员工花名册(自带公式).xlsx VIP
- 第三章交强险.pptx VIP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管理会计学》教案全套 孙茂竹 第1--12章 管理会计概论--- 管理会计报告.docx
- 顾客异议的类型.ppt VIP
- 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doc VIP
- 北京宜通cl-06c六轴控制器说明书.pdf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5)基础模块2 Unit 1 Travel 单词课件(共6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