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温阳学派的起源与现代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研究所 汪 受 传 主要内容 儿科温阳学派的创立 1 儿科温阳学派的创立 儿科温阳学派起源于南宋陈文中 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治疗见长 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始于宋,陈文中与钱乙齐名 《幼幼新书?序》“宋以来吴之专家者,曰陈曰钱二氏,陈以热、钱以凉,故有火与水喻者。” 他们的学术观点对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1 强调脏腑娇嫩,立论元阳为本 陈文中提出了元阳为本、亟当固养的学术观点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陈氏强调小儿体质特点脏腑娇嫩,病理上易见阳气不足证候 “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茸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软弱。” 认为应当注重调护摄养,使其元气充盛,方能迅速长养 陈氏提出 “盖真气者,元阳也。” “无病者在乎摄养如法,调护正气。” 有病时更应重视“当温养正气”、“固养元阳” 1.1 强调脏腑娇嫩,立论元阳为本 陈氏分析小儿阳气之不足,有先、后天的各种原因 元阳受于先天,禀赋命门火衰,自然脏腑虚寒,致儿如“阴地中草木,少有坚实者”。 小儿饮食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养子十法 “要背暖”、“要肚暖”、“要足暖”、“脾胃要温”等 反对对小儿妄施牛黄、轻粉、朱砂、黄连等寒凉伤阳损气 认为“冷则败伤真气” 1.2 擅用温补扶正,悉心固养元阳 陈氏注重小儿 生理特点阳气不足和病理特点易虚易寒 在小儿时病和杂病的治疗中,时时顾护阳气 认为“药性既温则固养元阳” 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 他将温补法广泛用于多种病证及其不同阶段 只要有阳气不足见证,辄即取之 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1.2.1 元阳不足,温壮固真 陈氏以八味地黄丸主治禀赋命门火衰、病久元气耗损诸证 钱乙治肾虚去附桂而为地黄丸,陈氏复其原貌以温元阳 陈氏指出小儿冷证的证候特点 “面 白光 白,粪青色,腹虚胀,呕乳奶,眼珠青,脉微沉,足胫冷” 包括了五脏虚寒之象,而以元阳虚衰为本 治法又有多种变法,如补脾益真汤用于多种虚寒证候治疗 1.2.2 脾土虚寒,温运消阴 “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转,使表里冲和,一身康健。” “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哕、泄泻等疾生焉。” “脾土宜温,不可不知也。” 用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温脾益气健运之方 治疗不思乳食、饮食停滞、泄泻、呕吐等脾胃虚弱证候 1.2.3 热病正衰,扶元托毒 陈氏治疗痘疹等时行热病,亦以擅用温补救急见长 所用温补者,俱属邪盛正衰,病毒内陷之证 若不予温托培元、扶持正气,则无力驱邪托毒外泄 列举痘疮应用温托的指征为 不光泽,不红活,不起发,不充满,不结靥,不成痂,而痒塌烦躁喘渴,及宣解太过,误食生冷,中寒泄泻,倦怠少食,足指逆冷等证者。 常用参芪内托散、木香散、异功散等方扶正托毒 1.2.4 权衡消长,祛邪安正 陈氏善用祛邪和安正并进、温补和凉泻兼施治疗虚实兼夹证 对邪盛为主证候,逐邪不忘顾护正气,使邪去元气不伤 邪正交争者善于辨别虚实轻重,灵活采用寒温相伍治法 热病后期,以扶元复阴为主,佐以清解余邪 陈复正 “喜行温补者,动称乎文中;专用凉泻者,祖述乎仲阳。” 陈文中创立儿科温补学说,与钱乙、董汲凉泻学说相得益彰 使中医儿科学成为一门系统、完善的临床学科 对于儿科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确立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2 儿科温阳学说的传承 明清两代医家稚阴稚阳论生理 徐小圃江育仁回阳救逆挽危症 2. 1 明清两代医家稚阴稚阳论生理 薛铠、薛己 在五脏之中尤其重视脾、肾二脏 《保婴撮要·脾脏》为脾病立方 寒水侮土用益黄散 脾土虚寒用干姜理中汤 脾土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