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与精神境界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 二、肇于自然,契于无为 三、书乃心画,抒情达意 四、辩证统一的审美思维 五、坚质浩气、高韵深情的精神境界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 1、汉字素材 2、抽象性、律动感、丰富的表现力 3、高度成熟的法度 4、悠久的书体衍变历史 5、审美风格的丰富性和精神高度 1、汉字素材 书法是最具独特魅力的中国艺术, ①它首先书写的是汉字。 书法的审美属性之一表现为汉字的审美属性。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总结汉字的三重审美属性: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 其一形美: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并且还在继续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这些简练概括的形象,能触发人的想象力和亲切感,(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宿感) 除此以外,汉字结构的间架、布白等也能带来视觉美感。 其二音美:汉字是汉语的符号载体, 语言的内部节律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韵律感强的诗词歌赋、经典的古文,往往是书法创作喜爱选取的素材。 其三意美:汉字包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 是中华民族智慧、个性、灵韵的独特象征, 人文情结、人文气质的典型代表。 也是民族情感最深切的寄托所在。 书写内容往往为书法形式增添更丰富的内涵。 启功先生曾说:“我曾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 例如写一个‘喜’字或一个‘富’字,都代表着人们的愿望。 一个‘佛’字,在佛教传入以后,译经者用它来对梵音,不过是一个声音的符号,而纸上写的‘佛’字,贴在墙上,就有人向它膜拜。 所拜并非写的笔法墨法,而是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我曾认为书法是文辞以至诗文的‘载体’。” 王羲之写对联的故事: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②书法载体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意义。 如甲骨卜辞的刻制、钟鼎盘簋爵等青铜器的形制、大小及汉字的显示方式, 宫廷诏册、官书简牍、纸书函札、宗教写经、中堂条幅、对联扇面等幅式、格式, 碑铭、墓志石材、匾额木质的品种、大小、厚薄及刻写字体的选择等,都不是随意的, 无不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宗教、制度、家族、个体性情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抽象性、律动感、丰富的表现力 相对于传统国画, 书法以抽象形式美和线条律动为主要特征。 ①书法肇于自然,但更是对自然万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并上升到纯粹形式美的表现高度。 ②以其复杂丰富的律动和空间分布,更深刻地表现生命精神和美的规律。 ③并在历代杰出书家的创造中,有着丰沛高华的才情表现。 特别强调笔墨的表现力(笔情墨趣)。包括: ①气势的连贯、饱满、节奏变化, ②气韵的精妙表现, ③丰富的静态空间分割与多变的动态时间韵律结合, 不仅具有造型艺术之美,而且兼具音乐的流动感和抒情性。 书法的抽象性和律动感, 使书法创作者不受象形的限制, 专注于主体意志的抒发、情感的奔放, 使书法观赏者更少地着意于外部世界, 能够以迅捷的方式直指人心,激荡情绪,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 宋元以后,对笔墨情趣的热烈追求; 写意画的发达; 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追求; 无不显示出书法丰富的笔墨表现力,所内摄的生命张力、个性才华、精神境界, 对绘画领域的穿透和高度统摄。 (书画同源) 3、高度成熟的法度 在书体演变的漫长历史中, 方便实用和审美追求,共同促进了书艺的成熟。 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创造和书论家的理论总结, 在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上,形成了高度成熟的法度。 如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李世民《笔法诀》、 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 朱长文《续书断》、姜夔《续书谱》、 丰坊《书诀》、项穆《书法雅言》、 包世臣《艺舟双楫》、刘熙载《书概》等。 笔墨的恰当控制和结体布局的独出心裁,都是主体能力和才情的充分展现。 用笔既不能浮薄轻率,又不能痴肥滞重, 必须如金刀割纸,干净利落,坚韧畅达, 追求线质的 “金石气”。(筋骨,坚质浩气) 用墨需要良好的用笔功底, 藉此才能很好地驾驭铺敛、提按、顿挫、轻重、肥瘦、大小、粗细等, 处理好干湿、浓淡、润燥及各种晕化效果。(血肉,气韵生动) 结体和章法, 往往会随着时代审美风尚的变化而变化, 但不管是王羲之超逸澄净的优美风范, 还是王铎悲怆颓唐的狼藉横扫, 其内在力量的控制、 节制中奔放的律动、 参差变化中的秩序, 始终是书法创作的不易规律。 在传统书法经典中, 任何看似轻松烂漫或是率性颓唐的点画, 都能透露出理性控制的功底。 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时情绪的挥洒, 更是自律而自由的生命张力, 是常年法度训练、深厚人文修养的结果。 4、悠久的书体衍变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 从隶书、汉简到章草、今草 从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