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小河沟铁路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过程模拟解析.ppt

案例4小河沟铁路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过程模拟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4 —— 小河沟铁路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过程模拟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管棚的应用 管棚法是常用超前支护工法,通过在拟开挖的地下隧道衬砌拱圈隐埋弧线上,预先设置惯性力矩较大的厚壁钢管,并注浆形成管棚注浆帷幕壳体,防止地表下沉和土层坍塌,具有良好的预加固效果,在城市地铁、山岭隧道、软土隧道等复杂工程地质环境中被国内外工程界广泛采用。 工程概况 小河沟隧道是新建太兴铁路的一条双线铁路隧道,通过膨胀性黄土地层,埋深较浅,围岩软弱松散,设计开挖采用三台阶七步工法结合超前小导管施工。 自进入雨季以来,受雨水渗透影响,围岩抗剪强度减弱,施工中经常发生塌方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为保障安全施工,控制隧道变形,变更设计拟采用大管棚注浆措施,加固掌子面前方围岩,控制围岩变形。 工程概况 隧道全长1803m,最大埋深82m,最小埋深仅5m,位于里程DK75+054~DK75+089。由于该浅埋段,埋深及浅,同时处于汇水区,受雨水影响严重,其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塌方,因此拟采用台阶法结合管棚注浆预支护技术。 地层信息 该地段为黄土地貌,与工程性质相关的土层主要是出露地表的上第三系(N)膨胀性黄土,膨胀潜势为等级为中,土呈红褐色,硬塑,结构致密,呈菱形状,土内分布有裂隙,斜交剪切裂隙较发育,由细腻的胶体颗粒组成,断口光滑,局部夹钙质结核。 土层 密度 kg/m3 弹性模量 MPa 泊松比 粘聚力 KPa 摩擦角 膨胀性黄土 1916 18.41 0.35 25 30 地层建模 数值模型浅埋段的开挖施工,拟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图1为建立的小河沟隧道的数值模型图。模型包括33407个模型节点,和29580个单元,隧道断面形状为直墙拱型,按最不利工况,取隧道毛洞单洞跨度为11.96米,高为11.86米。 边界条件与本构模型 为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取隧道中心线和隧道底板的交点为原点,模型的左、右及下边界距离取3~5倍的隧道的开挖直径,即左、右边界为60m,下边界为36m,上边界为地表,隧道轴线方向取20m。计算模型的左、右、前、后边界和下边界均为法向约束,上边界为自由边界。 围岩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经典的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 支护结构模拟 在数值模拟中,将管棚钢管作为简支梁处理,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因为管棚末端部与孔口管焊接成整体,孔口管固定在钢拱架周边,因此端部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具有较大的竖向抗力,可以将端部按固定支座考虑。 对于插入土体中的管棚部分,由于注浆,使得钢管与周围岩体结合在一块,因此将梁单元的节点与周围岩体应力单元位移协调,从而限制钢管空间内的平动自由度,但由于钢管本身与周围加固体之间的刚度差异很大,因此将梁单元的三个转动自由度不作约束。 支护结构模拟 管棚采用89mm直径的无缝钢管,设计在拱部120°范围打设,每环长10m,环向间距0.4m,纵向搭接长度3m,外插角5~10°,注1:1的水泥浆,为增加管棚的抗弯能力。 在注浆过程完成后,管棚内充满混凝土浆液,待浆液凝结后,管棚相当于钢管混凝土梁。 支护结构模拟 在钢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环组成,主筋直径为Φ18,固定环采用短管节,节长5cm将其与主筋焊接,按1.5m间距设置,管棚梁结构如图4所示。 支护结构模拟 为了考虑管内混凝土及加筋对管棚力学性质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将管内混凝土的作用采用等效弹模的方法处理,即将管内混凝土的刚度折算给管棚,计算方法如下公式 式中:E 为折算后管棚的弹性模量;S为管棚截面积;E0管棚钢管弹性模量;S0为管棚钢管有效截面积;Eg为混凝土的有效截面积;Sg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取1.5×1010Pa;Es为 钢筋的有效截面积;Ss为钢筋的弹性模量。 支护结构模拟 管棚梁、初支的等效参数如下表所示 名称 密度 / Kg/m3 弹性模量 / GPa 泊松比 截面积/ m2 X轴惯性矩/ m4 管棚梁单元 4840 97.1 0.3 6.218×10-3 3.078×10-6 初支壳单元 2500 31.9 0.25 0.3 2.25×10-3 临时仰拱壳单元 2500 46.98 0.25 0.2 6.66×10-4 支护结构模拟 注浆完成后,长管棚与注浆加固圈在拱顶形成了稳固可靠的固结壳。在模拟计算中,为了考虑这种壳效应,通过提高管棚与加固围岩形成的厚筒结构的参数来实现,并通过线弹性本构模型单元模拟管棚注浆层。单排注浆管注浆时厚筒的厚度可由如下公式计算过得出。 式中:D为注浆厚筒的厚度;R为浆液的扩散半径;S为相邻两注浆孔的间距。 经计算得管棚加固区的有效厚度为60cm,数值模拟中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模拟管棚注浆层。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