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医学微生物学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变异 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genotypic variation ) 非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 phenotypic variation)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1. 形态结构变异 L型变异 细菌的荚膜变异 细菌的芽胞变异 细菌的鞭毛变异(H-O变异)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质粒DNA的特征。 2. 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3. 试述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4. 试述转化的概念和条件。 5. 简述噬菌体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和增殖的结果。 6. 试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种类。 7. 试解释变异、转座子、基因转移、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3. 宿主范围突变株 病毒基因组突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能感染野生型病毒所不能感染的细胞。 4. 耐药突变株 临床上应用针对病毒酶的药物后,有时病毒经短暂被抑制后又重新复制,常因编码病毒酶基因的改变而降低了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或作用,从而使病毒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而能继续增殖。 三、基因重组与重配 基因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其子代病毒称为重组体。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两种活病毒之间,一活病毒和一灭活病毒之间,两种灭活病毒之间. 重配: 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可以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 已灭活的病毒在基因重组中可成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交叉复活(经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与另一近缘的活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基因重组后使灭活病毒复活) 多重复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近缘的灭活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经基因重组而出现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四、基因整合 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 整合既可引起病毒基因的变异,也可引起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的改变,导致细胞转化发生肿瘤等。 五、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1.???? 互补作用和加强作用 互补作用: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促使另一病毒增殖。 可发生于感染性病毒与缺陷病毒或灭活病毒之间,两种缺陷病毒之间 2. 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 表型混合:两株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复制的核酸被另一病毒所编码的蛋白质衣壳或包膜包裹。 这种改变不是遗传物质的交换,而是基因产物的交换。 表型混合获得的新性状不稳定,经细胞传代后又可恢复为亲代表型。 核壳转移:无包膜病毒发生的表型混合 普通培养基 含抗生素培养基 (3) 回复突变 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 有时突变株经过又一次突变可恢复为野生型的性状,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二)DNA损伤修复 修复机制对细菌的生命活动极其重要。 但损伤修复本身也会出现错误。如切除损伤的DNA片段时,会同时切掉正常DNA序列;DNA损伤后的修复会发生差错,造成细菌的变异。 (三)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基因转移: 供体菌外源性的遗传物质 受体菌 外源性遗传物质: 供体菌染色体DNA片段,可转移的质粒DNA及噬菌体的基因等。 基因重组: 被转移的基因在受体菌胞质中能自行复制与表达,或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 1.转化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化的条件: (1)转化的DNA片段的分子量要小于1*107,最多不超过10~20个基因。 (2)受体菌只有进入感受态时才能摄取外源DNA。 感受态的细菌: ①表面有一种吸附DNA的受体; ②感受态细菌一般出现在对数生长期的后期(维持几分钟至3~4h)。 细菌的感受态可用人工诱导的转化程序形成。人工感受态的转化系统最适用于质粒和噬菌体的DNA。 2. 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 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 (1) F质粒的接合 F+菌 接合 F-菌 F+菌 F+菌(获得F质粒) F质粒 受体菌 单独存在和自行复制 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少数) 整合后的细菌有可能提高转移染色体基因的频率,故称高频重组菌(Hfr) 。 Hfr接合F-菌 F- 菌(很难获完整F质粒) (接合状态可自发解离或受外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