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设计正文技术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引言 1.1供热工程的发展概况 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如北京原始人化石发源地龙骨山以及欧洲尼安得塔尔人化石发源地都曾发现过烧火的遗迹,人们以火的形式利用能源。后来人们为了取得热量,开始用原始的炉灶获得热能以取暖、做饭和照明。这种局部的取暖装置至今还保留和使用着如火炉、火墙、火坑等。 蒸汽机发明以后,促进了锅炉制造业的发展。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以蒸汽或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在供暖系统中,由一个锅炉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路供给一座建筑物各房间取暖。1877年在美国建成了区域供热系统,由一个锅炉房供给全区许多座建筑物和生产与生活所用的热能。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中汽轮机的废汽,供给生活与生产用热。其后逐渐发展为现代化的热电厂,联合生产电能与热能,显著地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世界能源的消耗,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加,1950~1965年间,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热能消耗量增长了2倍,日本增长了3.7倍。巨大的热能消耗,不仅要求有足够的供应能力,而且要求提高供热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锅炉房多建于城市人口稠密区,煤烟粉尘和锅炉排出的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区域供热系统中采用大型现代化锅炉,燃烧效率高,尤其是综合生产热能与电能的热电厂可以大量节省能源、大型区域供热系统供热半径长、热源可以远离城市中心人口稠密区,并可装设有效的排烟除硫和除尘设备以防止城市环境的污染。因此,近30年来区域供热事业的发展极为迅速。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区域供热的热源以热电厂为主。 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区域供热的热源,多以区域锅炉房为主,早期以蒸汽作为主要热媒,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高温水 为热媒的区域供热系统发展很快。近年来,在法国、瑞士等国出现了一些城市区域供热锅炉,以城市垃圾作为主要燃料。 1.2我国供热的发展历程 在旧中国,仅只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个别建筑和特殊区域内设置有集中供热设备。以北京为例,当时的六国饭店(现北京饭店老楼)清华大学图书馆、体育馆东单的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等都装有功能完善的暖汽系统。甚至冬季很短、气温不太低的上海的某些宾馆, 如国际饭店、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和个别高档公寓,如华山公寓、霞飞公寓等也装有可随气候调节温度的真空式蒸汽采暖系统。当时这些系统基本上由洋人设计,所用设备由国外运来。显然那时的集中供热只是达官贵人和显要们的专利,与广大老百姓无缘。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供热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北方地区的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都装设了集中供暖设备,居民住宅也陆续装设了供暖系统,居住的舒适卫生与环境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建国初期,“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居民住宅以平房为主,冬季采用火炉、火炕或火墙取暖。自51年我国第一座城市热电站——北京东郊热电站投入运行,到改革开放前,全国只有哈尔滨、沈阳等8个城市有集中供热。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56年增加到51个城市, 到年这5年中有集中供热的城市猛增到516个,供热面积也从56的年的91亿 猛增到5年的292亿。 此外,从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大、中、小型的成套设备,各型锅炉,设计与制造多种铸铁、钢材和铝合金的散热设备。特别是近年来拓宽了国际技术交流的渠道,大量先进技术陆续引进,国内供热技术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增强,城镇供热在设计标准、工艺水平和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Q=KF(tn-tw)α W 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 围护结构的面具, m2;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α------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温差修正系数。对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中间隔者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本设计卫生间不采暖。故有温差修正系数。根据文献1的附录1-2 知修正系数为。 2.3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按稳定传热计算出的房间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不是该供暖房间的全部耗热量。因为房间的耗热量还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它的形状等因素(如高度、风向、风速等)有关。这些因素是很复杂的,不可能进行非常细致的计算。工程计算中,是根据多 年经验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附加予以修正。其中包括:朝向修正、风力修正、高度修正。 1、朝向修正 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所得的太阳辐射人是不同的。显然,受到日照的围护结构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它的供暖耗热量。我国采暖通风设计规范给出的白山地区修正率如下: 南

文档评论(0)

5500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