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泌尿概述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綦江文龙街道 男,11岁 2008年8月,两眼发肿,医院检查发现患了肾病综合征 12月2日出现两腿疼痛,两天后,疼痛加剧。医院诊断为双下肢动脉栓塞 2009年1月中旬始,双腿开始萎缩腐烂 滤过膜(选择通透性作用) 构成: 有孔内皮细胞 基底膜 足细胞裂孔膜 (滤过隙膜) 滤过膜 构成: 有孔内皮细胞,基底膜,足细胞裂孔膜 滤过膜 滤过膜 小结 肾小球固有细胞: 内皮C、系膜C、上皮C 毛细血管管壁 内侧:内皮C 中间:基底膜 外侧:足C 滤过膜 有孔内皮C、基底膜、足C裂孔膜 系膜:系膜C和系膜基质 分类 原发性GN: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 继发性GN:继发于其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 一部分(如高血压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遗传性GN: 遗传性家族性疾病 原发性GN: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 肾是唯一或主要受累的脏器 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病变部位:肾小球 病变性质:变态反应性炎 一、概述 临床表现: 蛋白尿 (24小时尿中蛋白>150mg) 血尿 (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水肿 (多从眼睑开始,呈凹陷性浮肿 ) 高血压 (多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㈡ 发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方式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IC)形成 循环免疫复合物(IC)沉积 3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引起的细胞损伤 未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细胞的抗原成分反应,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等机制诱发病变 4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未发现抗体反应 细胞免疫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 肾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或致敏的T淋巴细胞如何进一步引起肾小球病变? 介质引起肾小球的损害 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常见于急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进展快;早期血尿/蛋白尿,迅速进展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急性肾衰 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综合征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尿毒症 见于各型肾炎终末阶段 四、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 “三高一低” 大量蛋白尿(>3.5g/d) 明显水肿; 低清蛋白血症(<30g/L) 高脂血症和脂尿 见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肾炎 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见于IgA 肾病,系膜增生性GN等 四、临床表现 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 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高血压,少尿、无尿或多尿 尿毒症(uremia) 急性和慢性肾衰竭晚期,除氮质血症等改变外,还可出现一系列自体中毒的症状和体症 胃肠道、神经、肌肉和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的病变,如尿毒症性胃肠炎、周围神经病变、尿毒症性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等 四、临床表现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管球起自入球动脉,进入小球后分成5~8个初级分支,使血管球形成相应的小叶或节段。每支又分出数个分支,总共形成20~40个盘曲的毛细血管绊。 肾小球血管系膜位于毛细血管之间,构成毛细血管小叶的中轴,由系膜细胞和基底膜样的系膜基质组成,具有支持作用 系膜细胞具有收缩、吞噬功能,并能产生基质和胶原,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质。 * * * *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抗体有关的损伤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IC)形成 循环免疫复合物(IC)沉积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细胞介导的免疫性损伤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抗原抗体反应是肾小球损伤的主要原因 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 肾小球性Ag 非肾小球性Ag 外源性抗原 植入Ag:非肾小球性Ag与肾小球某种成分结合 DNA、核Ag 、IgG 、肿瘤Ag 基底膜Ag、足突Ag ;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膜Ag 生物病原体、药物、异种血清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Ⅲ型超敏(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主要 抗原(Ag)+抗体(Ab)→免疫复合物(IC) 免疫性疾病 沉积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二者不同点在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部 位,而决定其部位不同是与抗原有关 相关抗原: 内源性抗原: 非肾小球性抗原:机体的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等 外源性抗原: 病原体成分(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螺旋体等),药物,外源性凝集素,异种血清等 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IC→ 电荷:正电荷→上皮下 负电荷→内皮下 中性→系膜区 外源性Ag/非肾小球性Ag + Ab 肾小球肾炎 (Ⅲ型变态反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