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 验 二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和制片方法。 观察放线菌、霉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的形态 放线菌的菌丝形态 单轮 有螺旋 双轮 无螺旋 双轮 有螺旋 单轮 无螺旋 垂直 弯曲 丛生 紧螺旋 松环, 初级螺旋, 钩状 松螺旋 链霉菌孢子丝形态 实验材料 一 菌种 灰色链霉菌。 黄曲霉、黑根霉 。 二 其他物品 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片及盖片、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 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区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着生部位。 实验内容 二 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丝和孢子丝自然生长的性状,其中包括气生菌丝(较粗),基内菌丝(较细)和孢子丝的形状。 注意放线菌菌丝直径的大小,孢子丝的形状。哪种菌的孢子丝呈螺旋状? 实验内容 三 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用盖片印片 载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 盖片印片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 镜检 高倍镜 400× 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的孢子及孢子丝。 实验内容 四 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 插片染色法:28℃插片培养4—6d,轻轻取出盖玻片,载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盖片有菌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镜检。 观察淡紫灰链霉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卷曲状况,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实验内容(霉菌) 一 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 观察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平板中的菌落,描述其菌落特征。 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状况。 将霉菌菌落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行比较。 实验内容 二 制片观察 于洁净的载片中央,滴加一小滴乳酸石炭酸(水)溶液,然后用接种钩从菌落边缘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其中,使其摊开,轻轻盖上盖片 注意勿出现气泡 ,置于低倍镜、中倍镜、高倍镜下观察。 实验内容 1.产黄青霉 观察菌丝体的分枝状况,有无横隔。分生孢子梗及其分枝方式、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利用平板插片法,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分生孢子穗,帚状分枝的层次状况及成串的分生孢子。 实验内容 2.黄曲霉 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足细胞,注意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及形状。 实验内容 3.黑根霉 观察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 观察黑根霉接合孢子。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实验报告内容 一 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菌落特征。 微生物名称 大小 表面形状 含水程度 菌落颜色 透明度 与培养基 结合程度 嗅味 灰色 链霉菌 正面: 反面: 二 记录并绘制灰色链霉菌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标明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 微生物名称 制片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三 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的颜色及特征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与培养基 结合程度 嗅味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 糖化酶、酿酒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子囊 孢囊孢子 产黄青霉 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分枝方式、小梗 分生孢子 黄曲霉 蛋白酶、制酱油 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分生孢子 思考题 列表总结放线菌与细菌菌落的差异。 实验二 结束 请交报告! * * /07/wsw/kaifang06_2_5.htm 接合孢子(zygospore)是由菌丝生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的。两条相邻的菌丝相遇,各自向对方产生出极短的侧枝,称为原配子囊。原配子囊接触后,顶端各自膨大并形成横隔,分隔成一个称为配子囊的细胞。配子囊下面的部分称为子囊柄。相接触的两个配子囊之间的横隔消失,其细胞质与核互相配合,同时外部形成厚壁,此即接合孢子。图2-99是毛霉属的接合孢子的形成过程。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的照片。 8:8000/Course/shipinwswx/base/uploadfile/jpg/2009-3/座机电话号码.jpg * /07/wsw/kaifang06_2_5.htm 黑根霉的有性繁殖需要有两个生理上不同而有亲和力的“+”及“-”的菌丝体,即异宗接合,当两个相反的宗系彼此接触时,就产生称为原配子囊的接合枝。大量的原生质和很多的细胞核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