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第一节:语言和文学
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语言的重要性;人类对语言的崇拜)
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一种对语言使用的重新认识,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日常语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其年代多么久远,读者和作者之间能通过语言这座桥梁产生共鸣。
两者间的关系: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似乎是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文学: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距今五千多年。
所谓学术上来讲,是先有文学,然后再有语言研究。
语言对文学的影响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高尔基
诗人卡西尔说,诗人不可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他必须使用现有的词汇,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工具论)。
不同的文学样式对语言材料的各种功能在使用上各有侧重。戏剧侧重于语言的会话功能,小说侧重于语言的叙事功能,诗歌则侧重于语言的抒情功能
语言的演变对文学的影响(如诗歌)
句式变化 上古汉语中(弹歌)这类原始歌谣,一词为一字,两字一拍,全篇四句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西周《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宋:五言体和七言体
格律变化:萨丕尔在语言论说,大概没有别的东西比诗的声律更能说明文学在形式上依靠语言了。
语言的表达局限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语言,同时又是超语言的(难以言传,以及语言的言外之意)。最终,语言要被消解,展示给读者的是作家审美经验所编织的世界,这是一个终点,作家和读者在走向她时又都必须沿着言语的路径
文学对语言的影响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使得这些作品的语言对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共同语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1)古俄语的历史是与俄国古代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俄罗斯民族标准语的形成是与普希金的创作活动和作品流传是分不开的;2)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以托斯卡纳地区的通俗拉丁语写成的著名史诗《神曲》为统一意大利的语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此被成为意大利语之父
学对词语构成的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很大比例的成语,多半有文学作品中生发而出。
词汇与文学的关系,主要讲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问题—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但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也是语言问题。
语音与文学,主要讲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
语法与文学,主要讲整齐的美和用语的简洁。 例如:文学作品中用的修辞手法:排比、夸张、拟人等。
因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也起源于非洲。(通天塔的传说)
语音多样性分布:元音、辅音、声调
所以,如果全世界的语言有一个扩散中心——“通天塔”的话,不应该在非洲,而是最可能在亚洲,精确地说是在里海南岸。这与传说中“通天塔”的位置不谋而合,也是黑格尔在1863年《自然创造史》中描绘的现代人类种群扩散的起点。
第二章:18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研究(公元前4-5世纪~~18世纪末,传统语法阶段)
第一节:古希腊语法
语言学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柏拉图(公元前429-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以及后来的斯多噶派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探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于名称起源的记载
柏拉图的《三人对话录》(克雷特利斯、赫莫吉尼斯、苏格拉底三人之间的对话)
有关语言问题的第一场论战:“自然派”与“惯例派”
这场争辩反映了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人对语言无能为力;另一派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
问题的焦点: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自然派”:(苏格拉底;后来很多人是斯多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了它们所指称的东西,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 认为象声词是基本词汇,其他词都是由此发展起来的。
“惯例派”: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学生多属于“惯例派”。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没有名称有天然产生之理”。该派指出,除了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都是任意的、人为的,人类可以改变它。
主要反映亚里斯多德语言学思想的著作:《解释篇》、《修辞学》和《诗学》。 “言语是思想、经历的表达,文字是言语的表达。种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