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年代末,在林超参与领导下,举办了全国自然地理进修班,由前苏联著名自然地理学家А.Г.伊萨钦科主讲。 林超对区划方法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上述进修班的成员也大都成为目前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60年代,林超敏锐地把注意力转向土地类型研究。 ???? 林超等人的论文《北京山区土地类型及自然区划的初步研究》,是国内最早以土地类型调查制图为基础、“自下而上”进行山地自然区划工作的研究成果,开辟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 《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是我国最早结合区域土地类型研究的实践,为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土地类型调查制图提供了一个范例。 此外,林超还在总结、介绍古今中外土地分类思想和方法上作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超在区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方面的成果,除上述河北与北京地区的研究外,还著有《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一书,此书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进步一等奖。 中国地理学家,1913年2月1日生于广东惠阳县(现惠州市)。 1934年中山大学毕业, 1938~194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 1943~1949年任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 1953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 50年代起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保持,主持中国自然区划,主编《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中国第一部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 50年代后期,提出自然地理学应分别探讨地表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并加以综合研究。 60年代在中国开拓地表热量水热平衡的研究,推动化学地理的研究。 70年代致力于发展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研究。 80年代探索坡地改良和利用的途径。 此外,还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和《中国自然地理》。 主要论著有: 《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1955) 《论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65)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与环境因素、阳光、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分析》(英文,1981) 《华南坡地改良与利用:可能性与可行性》(1988)。   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发展趋势: 一、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的应用 二、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 三、开展实际应用的研究  遥感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   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多元分析、系统分析、数量分类、集合论、概率统计分析以及模糊数学等方法,从原先对表象的描述及定性分析转入抽象概括和数量表达,使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建立数学模式,进行模拟试验,使综合自然地理学跨入地理预测的新时代。   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从道库恰耶夫演进到卡列斯尼克和伊萨钦科以后,再没有重大突破,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一是把物理学和化学的有关理论引入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之中。 二是以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综合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可归纳为下列三方面: 区域的研究、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地理预测的研究 l.区域的研究 主要包括区域的综合开发和区域的规划。 总目的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环境问题的研究: 第一环境问题,即由自然原因(如火山、地震等)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即由人为原因(如过度垦殖、过度排废等)造成环境的恶化。 3.地理预测的研究:   分析和预测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一个分支。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 2、古代、近代西方对地理学的贡献? 3、李特尔、洪堡、道库恰耶夫的理论贡献? 4、我国古代对地理学的贡献,综合思想萌芽的体现? 5、我国学者对现代地理学的贡献? 1、下载如下专题图中的一幅或几幅,用系统理论,解释专题图中主题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与地理各要素的联系与影响。 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城市分布图 中国植被图、中国水文图、中国土壤图 2、用系统理论,解释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对行星风系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气候与洋流 附:反映垂直地带性自然特征的诗词。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地域环境特色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t(原意:地方风景),它作为地理概念也最先出现于德国。在德国曾出现过以帕萨格(S.Pas-s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