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七适度”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结题报告.doc

《“教学七适度”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结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七适度”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结题报告

“教学七适度”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江苏省苏州中学 江小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教学七适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课题涉及到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密度、进度、梯度和抽象度等核心概念。“教学七适度”是苏州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特色,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教学七适度”把握课本概念、选择例题习题、引导学生回答及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提炼总结的过程。“教学七适度”对教师如何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课后反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进行“教学七适度”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研究“教学七适度”就是要研究以怎样的理论研究、怎样的实施措施、怎样的评价方式来确保“教学七适度”高质高效地展开。需要立足于大量的课堂观察,进行细致、广泛的案例分析,获得数学“教学七适度”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以“教学七适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确立数学“教学七适度”的行动指南和实施措施,从而得出数学“教学七适度”有效运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数学教学理论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如何对在不同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比较、分类、剖析,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改革的真缔就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 因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教学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最活跃的一个综合性课题.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素质教育的加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592-1670) 把教学进程概括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四步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1776- 1842) 提出了著名的“清楚— 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模式,凯洛夫提出了“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杜威(1859- 1952)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发生困难—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论—验证”等等。对这些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就是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教学七适度”。而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的前提是必须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密度、进度、梯度和抽象度。我国数学教育家对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相关研究也作了一定的贡献,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和赵小平教授主编的《数学教学》杂志,王光明博士的《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等。这些研究都是从某个方面探讨了“教学七适度”所需关注的问题,与“教学七适度”质量保障的研究课题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总的来看,关于“教学七适度”实践,尤其是数学“教学七适度”的实践是张昕校长提出的全新的理念,需要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规范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从数学新课程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和课堂教学效率入手,通过对江苏省数学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教学七适度”实施现状的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依据现代数学观、教学观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讨我校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七适度”教学理念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数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七适度”的开展提供效能上的保障。 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②现代认知论的学习理论;③新课程教学观;④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辅以调查、实验、总结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1.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张昕校长提出的“教学七适度”理念进行调查反思、资料收集和课堂实践研究。 2.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和新课程教学理念,制定、论证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 3.申报市级课题。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 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理论,明确分工,落实各成员研究的重点,部署各阶段性实施操作工作。 2.进行取样调查及前测,包括高一、高二、高三这三个年级学生以及卓越班、匡亚明实验班、数学竞赛班等特色教育教学班级的学生在“教学七适度”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三方面,研究课安排、研究课合作设计、听课讨论、阶段汇报、阶段任务布置,阶段论文撰写等等。 3.聘请有关专家及时指导,不断调整步骤、措施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三)结题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 收集整理课题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印刷附件资料,聘请有关专家论证,作好送评工作。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教学七适度”理论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针对具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