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造像时代特征的比较研究(中西比较作业)
佛造像时代特征的比较研究
[摘 要]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相互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佛像造型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中国历史悠久,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现在我们只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阶段的佛造像进行一下比较。
[关键词] 佛造像,魏晋南北朝,秀骨清像,唐代,雍容厚重
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佛像造型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中国历史悠久,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现在我们只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阶段的佛造像进行一下比较。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的佛造像经历了大致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早期的佛像一般表现为面无表情,有比较鲜明的印度人特征,长耳垂和隆起的头盖骨,隋朝是中西融合的时期,佛造像同时也出现了中西的融合,入唐以后则明显摆脱了天竺人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连年,人民流离失所,精神上对佛教有很大的依托,因此北魏是中国佛教的极盛时期,佛教造像风行。随着佛教的传入,各种经文也陆续被翻译出来,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等也有高僧来到中国,带来了很多经文画卷,有的直接就是画画的高手。因此,傅抱石先生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完全的佛教美术时代”,同时佛的造像在魏晋南北朝最初的时期具有极其明显的印度人的特征。
北魏前期佛像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衣纹深刻线条隆起。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同时期的菩萨像特征则脸型方中带圆,头挽高髻并戴冠,眼大,鼻高,唇薄,面相端庄慈祥,身体匀称。上身袒露下身穿裙,肩披帔帛,锦带下垂交叉重叠,样式较为烦琐。神情安详,姿态自然。造型颇为完美,毫无做作之感。 北魏后期雕像特征出现少许变化,在敦煌莫高窟的佛画像中,“‘秀骨清像’风格流行,人物多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神情潇洒。大衣虽然还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石雕像日益增多。菩萨像则出现了面庞丰润,容貌秀丽,头戴宝冠,宝冠多为发髻冠或花瓣式冠,束冠的宝缯自然下垂,不像前期往两侧飘舞。身长腰细,上身半裸,下身着裙,配饰增多,大裙宽肥飘逸;帔帛一般搭在双臂上,再由两肩下垂交叉于双腿之间,然后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飘,这是当时妇女的流行装束,直接影响到了佛教造像。 到北齐时期,佛像雕像特征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大背光的装饰之美。北齐流行的大型碑刻佛像形式,到了北周时期更为兴盛,不仅形制更大,而且雕凿工艺愈益精到,虽然形体较小,但整个人像气度雍容,表情慈祥,表现了明澈、智慧的神态。这一切,在繁丽背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完美,更加引人注目。佛像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于北魏后期的厚重疑问形成明显对比,立像身躯都稍显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菩萨像面相丰润,端庄秀丽,头戴化佛冠或花冠,宝缯下垂至肩。
北周时期雕像已经进入过渡时期的造像特征,身体的比例不是很协调,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衣纹线条简洁流畅。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于北魏前期的清瘦相比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到了隋朝时期佛造像“曲眉丰颈”“肌胜于骨”, 隋唐佛像雕像出现了明显的从北朝向唐朝过渡的特色,变清秀瘦削为雍容厚重,唐朝佛像温和、慈祥、庄严、丰满,完全摆脱了天竺影响而具有本民族特色。洛阳尤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十分雄伟;永靖炳灵寺80号窟北面的文殊像,刻画细腻,是代表性作品。四川乐山石雕大佛,高71米,雄伟自然,是我国最大的石佛像。其间佛像特征是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 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 佛教在唐代的二百八十年中,一直是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佛教雕塑的繁荣提供了优裕的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验动物学(462页PPT课件).pptx VIP
- Unit 5 Let’s go Hit it big课件 2025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
- 高教版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第七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pdf VIP
- CJJT 291-2019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docx VIP
-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docx VIP
- 康士廉CS400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车辆运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消费心理学》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共217页PPT).pptx
- ANSI ESD S20.20-2021(完整中文版本).docx VIP
- 钢筋承包合同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