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面岛
历史:
沙面位于荔湾区人民桥西侧珠江岔口白鹅潭畔,与六二三路以沙基涌相隔,占地面积330亩(0.3平方公里)。是较完整地保留19世纪英法租界欧陆风情风貌的地区。其清代西式建筑群在1996年底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百多株古树名木被市政府挂牌保护。?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 “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 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 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 -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 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 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 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从1859年成为英法租界,至1945年回归祖国,其间主要用作领事馆区、外商公司及侨民商住用地、供来穗外国人文体和宗教活动场地等,在中外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沙面的建筑及其布局体现了欧洲乡土田园风味,其建筑体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欧美流行的各种艺术风格。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岛上西部3/4划为广州英租界,约264亩,东部1/4划为广州法租界,约66亩。各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游行,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Pham Hong Thai)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一般称“伪国民政府”)。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 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现状面岛,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广州市区西面、珠江白鹅潭畔,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 沙面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四面环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幽雅。?在新中国成立前,沙面曾经长期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因此这里的建筑多为西式建筑,著名的法租区天主教堂、英租区基督教堂、原英国汇丰银行、原英国领事馆、原法国领事馆等都矗立在这小岛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沙面独特的整体建筑环境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许多建筑经过改造修复后投入商业使用;而现存的波兰、德国、美国、捷克、朝鲜等领事馆及众多的外事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公务人员到此公干。 沙面岛是广州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众多欧陆风情的古建筑。1997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其中有53栋建筑被列为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