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良县革命老区扶工作调研材料
关于彝良县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1年7月6日)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八县结合部,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山峦重叠,峡谷幽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居住着汉、苗、彝等17种民族。全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58.4万人。彝良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区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县内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硅矿、水能、生物、红色生态旅游等资源。这里养育了革命先驱刘平楷、云南省唯一一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众多英雄模范人物。1932年至1937年,共产党员杨伟贤、王兴书、赵文海等在中共沪县中心县委和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和指示下开展活动,在白水江一滞发动群众,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和扩大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1936年,贺龙、肖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彝良,是著名的乌蒙回旋战,红军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重要回旋地;彝良桐梓林是镇彝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所在地,当年支部为游击队输送兵源,刺探敌情,发动民兵支前作战。彝良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极大的支持、付出惨重的代价,孕育杰出人才,参加红军、游击队、老交通、地下党组织及各种革命政权活动人物近3000人,参与战斗,流血牺牲,为革命成功做出杰出贡献。光荣的革命老区历史,杰出英雄人物的革命意志,老区的革命历程,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字丰碑,激励着老区人民进行顽强的革命斗争,鼓舞着老区人民在条件落后地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建设社会主义。
一、“十一五”以来扶贫工作情况
“十一五”以来,彝良县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彝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5年来,共实施了科技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茅草房改造、革命老区建设、“百千万帮扶工程”、信贷扶贫项目等项目,共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827.4万元,实施了安居工程11540户,整村推进村366个,产业扶贫项目6个,易地搬迁项目1800人;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完成财政投资215万元,项目覆盖15个乡(镇)128个村2015个村民小组68450户261800人。通过多措并举,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6年的1390元增加到2010年的2650元; 贫困人口由2005年末的29.48万人减少到2008年年末的12.20万人;按照2009年新的脱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又上升到30.1856万人,2009年全县脱贫人口3.1408万人,2010年脱贫人口3.2948万人,目前我县的贫困人口为23.75万人。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2.86万亩,配套建设各类水利工程4867件,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14.45万人;消除茅草房13316户;全县累计造林63000亩,新建沼气池7139口,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三是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增收产业,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来抓,立足资源优势,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不断吸引外地资本进入全县农村种养加销各个领域,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链不断拉长加宽。2006年以来,共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3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810万元,积极培育发展了核桃、竹子等种植业、巩固提升畜牧产业,达到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脱贫的效果。
(二)工作措施有力有效。一是整合资金,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一改过去扶持重点不突出、资金分散使用、“撒胡椒面”情况,根据全县的财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资金整合原则和“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国家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挂钩单位及干部帮扶一点、金融部门信贷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引导一切可用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捆绑集中投入,加大对重点村、贫困户帮扶力度,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3827.4万元,重点扶持尚未解决温饱和需要巩固温饱的贫困户,项目覆盖15个乡镇128个村2015个村民小组26.18万人,有效提高了全县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能力。二是夯实基础,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全力推进重点贫困村的安居、通电、人畜饮水、基本农田、村寨道路等工程建设。5年来,共建成乡、村组道路44条150公里,桥涵1座;架设电线60公里,变压器15台;建成基本农田地3.19万亩;人畜饮水工程80件,“五小”水利工程23件、水池447口、水窖1083口(其中爱心水窖905口);通过项目实施,全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明显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