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儒学为什么会成为正统 方法指导: 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化、统治者需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三个方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统治者需要联系起来考虑。 1、从儒家文化自身发展变化看 图为北京国子监牌楼。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 * 汉武帝 董仲舒 一、从“无为”到“有为” 1、 “无为”——黄老之学 (1)背景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黄老之学 ①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 ②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①减免田租;②免自卖奴婢者为庶人;③士兵回家,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措施: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商贾膨胀边境不宁,匈奴为患 王国问题,诸侯势力膨胀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积极 消极 (可能性) (必要性)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经济:必修②: 思想:必修③: 军事:课外补充: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2、董仲舒: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 物。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新儒学:儒家思想中杂糅道家、法家、阴阳五行等思想 (1)核心——“春秋大一统” :大一统是国家需要,维护政治统一,需实行思想统一。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3、主张: (2)基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 权神授”,加强君权;又强调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必须 遵循天道,实施仁政,制约君权。 (3)弘扬——“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 、礼、智、信为“五常”,即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文 化 常 识 纲常名教 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孔孟提出相关 内容,董仲舒作了发挥与规范,明确了这一概 念。三纲的腐朽性很强,而五常的积极作用则 很大。 名教,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 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 常、等级制度。 4、特点: 5、实质: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2、从统治者需要看 迎合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3、从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看 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三、儒学成为正统 ①起用儒者参与大政; ②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教科书,垄断教育; ③中央兴办太学授五经; ④地方设立郡县学,儒学在民间也处于独尊地位。 ①儒家获得独尊地位,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②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③成为各级学校必修内容和朝廷选官考查标准,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汉武帝尊儒: 2、结果: 汉 代 教 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 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