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二首教学设计.docVIP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二首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二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二课《长征组歌》二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习重点: 1.感受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体会歌词中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学习难点: 品味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课时安排:1 授课者:张振华 时间:2016,9 学习过程: 课堂导入。 回顾《七律 长征》: ①本诗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史实?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描绘了几幅图景? ②《 两首》也是描述红军长征的史实,为我们描绘了哪两段史实? 预习检测。 了解作者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代表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 写作背景 《长征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写。全曲由10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方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 《大会师》。这部大型音乐作品,艺术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 给加点字注音 黔(qián) 泥毡(zhān) 侵害(qīn) 皑皑(ái) 草毯(tǎn) 扎营盘(zhā) 横断山(héng) 野炊(chuī) 给多音字注音 奇:奇兵(qí) 奇数(jī) 似:似乎(sì) 似的(shì) 行:行走(xíng) 行家(háng) 扎:扎根(zhā) 挣扎(zhá) 乘:乘机(chéng) 千乘之国(shèng) 解:解渴(ji?) 押解(jiè) 浑身解数(xiè) 形似字比较 皑(ái)(皑皑) 铠(kǎi)(铠甲) 锤(chuí)(千锤百炼) 捶(chuí)(捶胸顿足) 袭(xí)(袭击) 垄(lǒng)(垄断) 毡(zhān)(毛毡) 毯(tǎn)(地毯) 《四渡赤水出奇兵》 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歌词中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哪些困难? 天灾: 人祸: 红军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歌词重点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老百姓的支持 红军将士的英勇机智 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题目中“出奇兵”奇在哪里?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 分析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歌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 结合相关词句,分析修辞的作用。 反复: “横断山,路难行”:强调了红军行军的艰难,反衬红军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反复在诗文的作用:a.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b.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c.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比喻: “天如火”“水似银”:形象写出了红军转战途中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了行军的艰难,反衬了红军的英勇顽强。 “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的关系比成鱼水的关系,表明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比喻: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品味字词 “压”:写出了敌军的气势汹汹,红军形势危急,反衬了红军的勇敢沉着。 “弃”“丢”: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的丑态,反衬出红军的英勇善战和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过雪山草地》 诵读歌词,感知全文内容。 歌词为我们展示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面临哪些困难? 恶劣的自然条件:天气寒冷 艰苦的生活条件:缺衣少粮 红军如何面临这些困难? 钢铁汉、不怕难、骨更硬、志越坚 红军不怕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官兵平等、同甘共苦、崇高的革命理想。 你从本歌词中体会到了红军将士什么特点? 无畏的英勇气概。 (2)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官兵民主平等的融洽关系。 (4)崇高的革命理想。 分析本词的写作技巧。 叠词:“皑皑”“茫茫” 渲染天气之寒冷,环境之恶劣,表现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反衬红军的英勇顽强。 比喻:红军都是钢铁汉 把红军比成钢铁,形象写出了红军刚强的革命意志。 拟人:雪山低头迎远客 高大的雪山在红军面前低头,形象写出了红军脚踏雪山的豪迈气概。 对比: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烘托了红军更有骨气,革命意志更加坚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