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快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直辖以来全市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成就和经验
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放在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缩小三大差距、贯彻民生十条和一系列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先后作出了建设渝东北生态扶贫示范区、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圈翼”对口帮扶、千村脱贫、“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组织实施了《“五三六扶贫攻坚计划》和《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2001-2010)》,使重庆扶贫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超额完成了纲要、规划和联合国千年目标任务,被国务院扶贫办和新华社内参总结为重庆
(一)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直辖之初的366万下降到2009年的45万人,降幅近90%,比全国平均减幅高15个百分点。
2、贫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重点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397元增加到2010年的4235元,年均递增11.7%,比国家重点贫困县高4.1个百分点,在西部排第一位。去年全市贫困农民人均增加800元,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重点区县新修和改造公路7万多公里,解决了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了学校530所,适龄儿童在校率达99.9%;建成“农民新村”1728个、“巴渝新居”17.8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6万户;农村无房户、岩洞窝棚户消除率98%,贫困村公路通达率为96.2%,通畅率51.7%。完成扶贫和生态移民27.16万人,对巫山县庙堂乡和12个贫困村实施了整乡整村搬迁。
4、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快速发展。贫困地区9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广播、电视、电话综合覆盖率达到96.4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重点区县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5、重点区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重点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235元增加到2010年的8849元,年均增长24.7%;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285元增加到3178元,年均增长12.3%,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水平。2008年,涪陵、潼南两个重点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已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1、全力实施了整村脱贫、片区开发。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制定了1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目标任务,制定了“七有四通三解决”脱贫标准,3年来共启动了1016个脱贫村,其中渝西所有贫困村全部实施。去年底第一批266个村全部脱贫达标,近1/3达到了新农村标准,村均投入1075万元。目前尚有750个贫困村正在奋力脱贫摘帽。这为全国贫困农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按照“县为单位、资源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思路,全市共投入1.795亿元专项资金,在18个重点区县组织实施了21个片区开发试点,通过资金和政策整合、机制创新,吸引相关部门涉农资金投入、产业开发及配套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2、结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抓住全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历史机遇,把财政扶贫资金的50%用于发展产业,在贫困农村突出发展了“林果药桑菜、鸡牛羊兔蜂”十大扶贫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均培育了2-3个扶贫骨干产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重点区县按照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能源、旅游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养蜂业从无到有,目前已达50万桶;中药材首次突破100万亩,达到120多万亩、130余个种类,确保了贫困农民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3、搭建了全国最大的社会扶贫平台。组建18个扶贫集团定点帮扶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每个重点区县有一名市级领导联系,共筹集扶贫资金16亿元,组织捐赠物资折款近亿元,帮助引进资金40多亿元,援建希望小学300余所。积极联系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我市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共计30多亿元,帮助引进资金近40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00余所。积极推进东西扶贫协作,珠海市、厦门市在帮扶的9年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亿元,社会捐助物款5000多万元,援建项目260个。从去年开始,确14个地级市对口帮扶我市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每年每县支持不少于300万元的财政援助,总计每年超过4200万元。积极发动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全市党员干部与48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结穷亲”全覆盖。
4、制定落实了全国到村到户到人最多的帮扶政策。制定了9项到户到人政策,2010年资金量达到4.1亿元,占资金总量36.8%,远远高于全国10%的水平。到村到户的政策主要有:每个脱贫村投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