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盛世的文治武功 3、文化建设 《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于康熙后期至雍正初期,10000卷,是现存篇幅最大的古代类书。 《四库全书》:编纂于乾隆后期,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清理。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 盛世的文治武功 《古今图书集成》 盛世的文治武功 文渊阁 穿 越 之 旅 劳动0901 武又雪 清康乾时代的行政体制 专制文明之颠——康乾盛世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二、盛世的文治武功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1、尊君卑臣 4、军机处 2、秘密立储 5、内务府 3、奏折制度 6、督抚制度 君主集权的发展 1、尊君卑臣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大臣对皇帝奏摺,皆自称“奴才”。 君主集权的发展 2、秘密立储 清世宗 雍正皇帝 胤禛 康熙后期,诸皇子争储。 雍正即位后,宣布了秘密立储的决定。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君主集权的发展 乾清宫 君主集权的发展 秘密立储匣→ 乾清宫 君主集权的发展 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制度化。 秘密立储的制度,摆脱了“嫡长”观念的束缚,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由皇帝全权决定皇位继承人,是皇权强化的表现。 2、秘密立储 君主集权的发展 3、奏折制度 清圣祖 康熙皇帝 玄烨 奏折制度是清朝的开创。 康熙中叶,康熙皇帝允许一些亲信官员用奏折报告机密事件,派遣专人投送京师,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直达皇帝。皇帝的批示,用硃笔写于奏折上面,发还执行。 君主集权的发展 康熙硃批江宁织造曹寅奏折→ 雍正以后,奏折应用的范围扩大,许多官员都获得了使用奏折的权力。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 奏折具有密、速、详的特点。通过奏折制度,清代皇帝不仅能够多渠道地了解下情,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也大为强化。 君主集权的发展 奏折和奏匣 君主集权的发展 4、军机处 内阁权力的削弱: 清沿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中枢机构,但实际上内阁权力远不及明代,且权力越来越低。 清初,在内阁之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皆由满洲亲贵构成,称“国议”,凡军国机要重务,均不经内阁票拟,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策划,皇帝裁决。 康熙时设南书房,一切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撰拟,内阁之权更分。 雍正年间,普遍推行奏折制度,机要之务,皆由奏折直达皇帝,内阁权力大为削弱。 君主集权的发展 4、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 雍正七年(1729),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在雍正寝宫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更名“军机处”。 雍正有意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是军机处的设置背景。 君主集权的发展 军机处 隆宗门 君主集权的发展 4、军机处 军务缓和以后,军机处并未裁撤,反而职权范围渐广,“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军机处的具体职掌主要是: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审理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权力所及,均系朝廷军政大事。 君主集权的发展 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最多时6、7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设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以保证军机处处理政务的效率。 4、军机处 军机处 君主集权的发展 4、军机处 军机垫及御用文房四宝 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始终是临时机构,也没有专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军机处是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 君主集权的发展 5、内务府 清代设立内务府,掌管皇帝家务,以大臣统领,革除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收宦官之权归入内务府,根绝了历史上的宦官之祸。 太监略有放纵, 许内务府先拿 后奏 君主集权的发展 交泰殿 交泰殿铁牌: 以后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凌迟处死。 君主集权的发展 6、督抚制度 清内地政区分为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省或三省设总督一名。总督偏重军事,而巡抚偏重民政。督、抚权力相对集中,地方事权统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清朝的总督、巡抚虽然位高权重,但并未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