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南商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波东南商报

东南商报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张永祥泰栋方平/文任山葳/绘江南望族小港李家风云录 江南望族,这里专指长江以南的著名工商业家族,时间上从清末民初起。那一时期,在上海、苏南、江浙一带出现了许多家族,如苏南与上海的荣氏(荣德生等)家族,皖南的徽商,浙江湖州、杭州的张静江、胡雪岩家族,“宁波帮”中的叶氏(叶澄衷)家族,镇海桕墅方家家族,至少相传在三四代以上。而小港李家则相传150多年,至今享誉国内外。在跨越两个世纪150多年的时间里,小港李家历经七代,人才辈出,遍布世界各地,不仅有商业巨贾,也有科技精英、艺术大师,更有革命志士,他们在众多领域谱写出各自的辉煌。 那么,小港李家究竟是怎样发迹的?有着怎样传奇的过往?“宁波故事”从本期开始将一一为读者朋友们细说端详。 第一回 闯荡上海 小港李家的“发财太公”您知道是谁?他有个很普通的名字,李容。不过,发迹后,他就不叫这名了,改为李也亭,颇有书卷气。 李也亭闯荡上海滩的时候才15岁,也就是现在初中生的年纪,即1823年。开始是为长他12岁的哥哥李弼安挣一点娶妻子的银子。两兄弟赤贫,上有老母,李弼安快30岁了,还娶不起妻子。 15岁的孩子到了上海滩,在南市曹德大糟坊当小学徒,糟坊对出就是黄浦江,停泊着许多沙船。所谓沙船,就是适应北洋海道水浅沙多的特点而造的一种木帆船,平底、高桅、方头、巨橹、广舱。这种船可以载重约100吨,因为出没沙洪之间,空载时又须装沙压仓,故名“沙船”。 船上老大喜欢喝酒,李也亭经常挑着热酒送上船,船上伙计看他很机灵,又勤快,问他愿不愿意上船干活?李也亭很高兴,可糟坊老板说,“沙船三寸板,板内是娘房,板外见阎王。”李也亭不怕,老家靠东海,海上人的生活他清楚,不敢冒险,赚不来大钱。 1827年,19岁的他上了沙船。沙船北航,船里伙计可以带些上海的货物,回来再带些北方土产。李也亭头脑灵活,他的货往往俏销。可是,由南运北多是米糖纱布,取货要现银,他哪有这么多钱? 幸亏他结识了钱庄跑街、同乡人赵立诚,他唤赵是“大阿哥”,赵喊他为“小老弟”。李遵母训,为人信义第一。一笔账讲好啥时还清,必提前一日送到。赵很乐意为他筹款。这样几年下来,他竟攒了一笔钱。 一天,他乐呵呵地去找赵立诚:“大阿哥,我想自己弄条船。”赵立诚吓了一跳,问:“你可晓得置条船要上万两银子?”可是听了李也亭的设想后不禁拍手叫好。 那时沿江造船商很多,只要付一半定银,保你三个月船就可下水。沙船出海向来结队而行,主要是防海盗。于是他就加入了老城厢郁家、慈溪董家的北号船队。 谁也不曾料到,就靠这条船,李家后来竟成了上海滩风光百余年的工商巨子。 说到创业,李也亭确实费了不少心血。一般船东都把船交给老大管,他却趟趟随行,甚至年近半百时依然如此。 当时,清朝廷新将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因为中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兵祸连接,沙船承运的南北漕粮十分危急。再加黄河溃决,“户部仿元人成法以漕运归海运”(《鄞县通志》食货志)。时任天津漕运局总办的张友堂也是宁波人,李也亭持乡晚辈名帖求见,受到不少照应。仅仅几年功夫,他不仅开办了久大沙船号,从一艘船发展到10余艘船,还在十六铺上游处买下一块滩地辟为久大码头。 久大沙船号筹办甫定,李也亭又盘算起新的生意来。和赵立诚的交往,使他深知钱庄很赚钱,便与赵立诚商定,用经营沙船的利润合开了“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钱庄,一开张就红火起来。 根据《镇海县志》记载:李也亭的沙船“岁获利三倍”,再加上钱庄,到了1850年资金已积至“数百万”。 李也亭发财了,他觉得置房买地是积攒财产的最好方式。于是,他一面将久大码头相邻的油车、竹巷两码头及周围地皮买下,一面又往乡下捎去几万两银子,让长兄弼安买了2000余亩田。 同时,他在镇上盖了一处气派颇大的宅院。宅第分东西两院。东院由弼安居住,称为乾房;西院称坤房,由他和妻儿居住。自此,宁波小港李氏家族便分为乾、坤两房。家中一切均由弼安执掌,听命于老太太叶太夫人。李也亭的沙船队承担漕运,南返时又带上长芦之盐,获利更巨。 但是问题来了,海盗横行海上,真是“前面有风暴,后面有强盗”,海盗勒索“千万金不止”,甚至上船,“公然登上座,争论价目”(《鄞县通志》食货志)。怎么办? 这个李也亭与慈溪费市、骆驼桥几个船老板商量:去买一艘轮船,配上枪炮护航。于是,他与人一起出资购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宝顺轮”。 航运之先 民国《鄞县通志》食货志记载:“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宁波市志》第九卷694面记载:“1854年(咸丰四年)冬,慈溪人费纶志、盛植琯、镇海李容等集资白银7万饼,购广东外商大轮船一艘,定名为‘宝顺号’,巡洋、防盗、护航,设‘庆成局’,延聘鄞县卢以瑛主持,慈溪张斯桂督船勇,镇海贝锦泉司炮舵,全船79人。” 文中的李容就是李也亭。150多年前,当时的南北洋都驶木帆船,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