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生态批评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孤独》的生态批评解读.doc

《百年孤独》的生态批评解读   摘 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是拉美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勾画了加勒比海沿岸边陲小城马孔多从荒芜之地兴起到最后被龙卷风消亡的百年历史变迁。自从生态批评的热潮席卷而来,人们尝试从生态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经典著作,本文通过对《百年孤独》中生态批评的探析,发掘人类中心主义给人们带来的诸多警示和危机。   关键词:生态批评;百年孤独;人类中心主义   一、文学中的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理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文学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核心讨论的对象。生态文学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旨在确定文学、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创建一种生态诗学理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生态文学批评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在创建生态文学批评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1974年,美国著名学者密克尔在其《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的生态学”这一新术语。1978年,《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文章发表,作者威廉姆斯?鲁克尔特明确提出“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的观点,并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文章强调批评家“必须具有生态学视野”,同时理论家应该“构建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文学批评作处于方向不明的学术状态,讨论着着我们这个时代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文学批评面对生存问题,赋予我们新的历史责任。这是生态批评从肇始直至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学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现实生活又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中心主义常常把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出来并把自然环境作为可征服的对象,这种把人与自然放在对立面的观念和把整个自然世界作为人类社会的附属的偏斜观念,造就了生态危机。生态批评就是要把被忽略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新视角,把文学提升到整体世界之上,借助文字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征服、控制、改造、利用自然的思想是西方主流文化世界所信奉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深刻的思想根源中生态思想的发展线索,这正是文学的浪漫主义所表达的。   二、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核心、最重要的种类。如同西方生态伦理学中存在的生态学至上主义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的价值同样是困扰人类的问题。[2]由于自我认知为超越其它物种的存在,人类自身的利益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无限损伤.而此时“生态”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其自律和底线。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它已经扎根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促使不计后果的掠夺和蹂躏大自然。   三、《百年孤独》中的自然生态   小说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将拉美文化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一个家族的孤独处境浓缩了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这一名著出版于1967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马孔多是在《百年孤独》中一个有故事的小镇。19世纪的后期,除小镇之外的地方已经开始走进了工业化的世界,只有它还停留在最初的状态,文中所述的小镇还是“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1]的状态,与世隔绝的生活现状使得原本善良质朴的村民走向了无知落后。孤独的马孔多人在遇到吉普赛人之后,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接受着让他们眼花缭乱的世界,让马孔多人认识到了现代文明的技术,包括被誉为“神铁”的磁石、可以制造“神奇的体现”的利用放大镜制造光热的方法等都让孤独落寞的马孔多人颇为惊讶。还有当马孔多人见到梅尔基亚德斯拿出的假牙、冰块后的难以置信,见到火车、电话等现代发明后的惊奇新鲜,尤其是见到电影后气愤,每一样新事物的出现,都委婉的表现出落后的马孔多人落后的社会现状。文中叙述在马孔多人第一次看电影时,“一个人物在一部片子中死了,还被葬人士中,大家为他的不幸而伤心落泪,可是在另一部片子中,这同一个人却又死而复生,而且还变成了阿拉伯人。那些花了两分钱来与剧中人物分担生离死别之苦的观众,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闻所未闻的嘲弄,他们把座椅都给砸了”[2],一段简洁明了的描述,将马孔多小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遇到外来文明时的表现清晰自然的体现出来。热带森林地区狂暴的天气系统,水循环系统的严重不平衡,再加上马孔多村民们技术条件有限,自然生态一直为居民所敬畏。然而这都由美国殖民者的到来而改变,殖民者们向马孔多军民的承诺将在雨季结束后兑现,恰逢此时已经干旱许久的马孔多突然迎来了一个及其漫长雨季。综合文章之前介绍美国殖民者为在马孔多种植香蕉所采用的一些列方法,不得不联想到这跟马孔多长达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连续性降雨有很密切的关系,对这个极其漫长的雨季是否具有人为因素产生猜测。殖民者在马孔多用香蕉园取代热带森林区,利用先进技术改变天然河道位置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