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时代》之二.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聋哑时代》之二.doc

《聋哑时代》之二   主编推介   本刊主编 王多圣   就这个栏目或双雪涛或《聋哑时代》而言,并非我顽固地独揽和霸道地滥用话语权,每期都要站出来说三道四,这当然不行。但是有话要说和没话找话有谁能分不清呢?我真的有话要说。我曾经说过双雪涛是天才小说家,此番重提这个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改变的。况且,我找到了和我基本持同样或相近观点的盟友徐勇,值得欣喜。我相信批评家徐勇的判断力绝对在我之上,此前徐勇写过关于双雪涛小说的一篇评论文章:《奇人双雪涛――读双雪涛小说札记》。不说近七千言的文章内容,单说文章的标题,直书胸臆毫无顾忌。对批评家徐勇的率性应该称道。为了更好地解读双雪涛小说《聋哑时代》,我拐弯找到了这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在站、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勇,并将《聋哑时代》寄去约他写这部小说的批评文章,我认为就目前情势来看,批评家徐勇是解读双雪涛小说的权威人士。很快,一篇叫《成长写作与“小说家”的诞生》的近万言批评文章就出现在我的邮箱里。我们将在2015 年第5期《鸭绿江》上看到《成长写作与“小说家”的诞生》的全文稿。现在我摘录整理一些文字让大家先睹为快。对于超级中篇小说《聋哑时代》,批评家徐勇这样说道:   《聋哑时代》是80后作家双雪涛继《翅鬼》《融城记》之后的第三部长篇新作。在这里,所谓“第三部”“长篇”和“新作”等说法都不太确切。因为《融城记》尚未正式出版,虽然作者已经写就并以此获得过某个奖项,所以这只能算是“抽屉文学”,而“长篇”云云也似有不妥,小说只有不到13万字,说其是小长篇似乎更为恰当。至于“新作”之说“可疑”,则是因为其中有两节已于去年和去年之前公开发表过(《我的朋友安德烈》发表于《文学界》,2013年第6期,是小说中的第七节《霍家麟》部分,如果把霍家麟改为安德烈的话;《安娜》发表于《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17期,对应于小说的第六节)。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80后作家双雪涛又有作品问世,而且与其此前的小说相比,《聋哑时代》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别开生面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聋哑时代》而言,其最明显的不同,既不在第一人称的使用,也不在成长主题的表现上,虽然这两个方面都是这部作品所着重表现的地方。这部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结构。小说看似长篇,实则中篇小说的集锦。《序曲》之后,每一节皆以人名作为标题,一共有八节。分别讲述八个人(不包括主人公“我”)的故事,但因为每个人的故事里都有第一人称主人公“我”参与其中,因而被连缀成一个整体,它们彼此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这颇有点类似于《史记》中的“互现法”。这是一种似断实连的串珠式的小说结构,其贯穿始终的线索(珠线)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是第一人称主人公“我”。这一结构特点,决定了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与“我”有关的八个人的故事,但其实着重点在核心主人公“我”身上。换言之,这是以八个人的故事作为背景或铺垫来讲述“我”的故事。因此,对于“我”这一形象必须放在与“我”有关的八个人的故事中才能得到有效理解。   这仍是一部以第一人称“我”讲述的主人公们成长的故事。第一人称而兼成长主题,是双雪涛小说所一直热衷的角度。说是其一贯的特色,是因为这一倾向与大多数80后作家都不太一样。对于很多80后作家们(如笛安、七堇年等)而言,第一人称常常是作为一种叙述视角在使用,其既能增加叙述上的真实感,又能更方便于内心世界的挖掘与表达。这是一种利于倾述、表达和幻想的“主观视角”,其弊端常常是使得80后作家们的小说叙述显得散漫而无节制。但对双雪涛而言,第一人称不仅仅是一种观察和叙述上的视角,似乎更是一种审慎和思考的角度,以此表现主人公“我”的精神上的成长,这也使他的小说相比大多数80后作家的小说要格外显得节制而内敛。   双雪涛,1983年生于辽宁沈阳。2003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7年毕业,进入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任职。2012年辞职,成为自由作者。2015年起供职于《芒种》杂志社。2009年起发表影评。2011年小说处女作《翅鬼》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获奖作品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并在台出版单行本,单行本获台北市立图书馆好书推荐奖。2012年凭借小说《融城记》获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入围。同年《翅鬼》在大陆出版,入选国家出版署“国际出版工程”。2013年起,创作中短篇小说及评论,作品见于《收获》《上海文学》《江南》《山花》《西湖》等刊,并入选选刊、选本。2014年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   吴迪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班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轶闻,之所以称之为轶闻,是因为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它成为了老师们放在嘴边传诵的故事,每个亲眼目睹这件事的人,都像是给朋友们拍过艳照的陈摄影师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