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女中豪杰李青林.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中豪杰李青林.doc

女中豪杰李青林   1948年6月15日深夜,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的大街小巷已是关门闭户,居民们早已入睡。寂静的县城里,唯有万县警察局特委会的房间里传来阵阵咆哮声,原来国民党特务漆玉麟、雷天元等人正在突击审讯刚刚抓到的一名女共产党员。特务们逼迫她交代身份和组织,遭到断然拒绝后,便强行把她架上“老虎凳”,并不断加砖以致折断她的右腿。面对酷刑,她痛得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却始终咬紧牙关,拒不回答。事后,特务无奈地说:“整死不开腔,有只脚撬断了也不说。”   这位腿可断、志不屈,誓死坚守党的秘密而让特务无可奈何的人,就是时任中共地下党万县县委副书记李青林。   在抗日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青林原名李方琼,1913年11月19日出生于四川泸县(今泸州市)城里的一户书香门第,在家中排行第6。李青林自幼开朗大方,刚毅倔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遇理必争,嫉恶如仇。后来,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经商的父亲因不满当地反动官吏和团防的勒索,在遭到毒打后含恨离世,随后母亲也因倾家抵债、家境破落的沉重打击而病逝。家庭的悲惨遭遇,对李青林影响很大,对旧社会的憎恨,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932年,初中毕业的李青林考入泸县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在学校,李青林先后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任镜明、高宝书、邓本容等人,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探索如何救国救民,并暗中传阅进步书刊,这使她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泸县南城第一义务小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闵勉生在被驻泸军阀杨尚周枪决时,他那种从容就义、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令李青林为之深深震撼。她在《薄赋敛说》中写到:“我们暴露于残酷惨祸之下,是谁的驱使?谁的魔力?是外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内部军阀的专横压迫,是苛捐杂税的剥削!”她反对那些“悲观者”,主张积极的斗争,要“战胜环境”,要“寻找光明的出路,不惜流血、牺牲”。   1934年,李青林毕业后在泸州第8初级小学任教。1936年底,她不愿接受国民党反动派灌输的教育,拒绝参加国民党泸县政府举办的小学教育人员训练班,以致被迫失业。半年之后,才在泸县大北门小学找到工作,继续教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战讯传来,李青林立即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为此,她不顾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走上街头,或参加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或爬上高墙张贴抗敌标语。   在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李青林发现同学邓本容入党后做救亡工作十分积极,还把家里的银筷子和她爱人的1套新西服捐出来;表兄余宁入党后思想面貌也发生很大变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救亡工作中,不出风头,不谋私利。在这个过程中,李青林逐渐感受到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不同。这时,泸县党组织的领导人也注意到她,给其讲政治形势,指导阅读进步书刊,帮助她提高思想觉悟。1939年2月,经邓本容介绍,党组织批准,李青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9月,日机轰炸泸县,李青林的家在这次空袭中被炸毁。然而,她却顾不上这些,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立即参与救死扶伤的抢救工作,组织“抗敌后援会”对死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进行慰问,并开展募捐活动,帮助解决死伤家庭的具体困难,同时还给伤者喂药、喂饭,李青林的行为使受难群众深受感动。   1939年冬,党组织安排李青林参加泸县寒假小学教育人员训练班,她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结业,后被调到泸县教育科任督学。她以督学的公开身份,利用下乡巡视小学的机会,开展党的工作。同时还邀请一些小学教师和机关女职员集资开办“沱江女子商店”,做手巾、枕头售卖,这样既为抗日救亡工作积攒了经费,又团结了妇女群众。   “让子南去吧,我留下继续战斗”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泸县县委遵照中央关于对国统区党的工作转入隐蔽斗争的指示,准备将已受到国民党严密监视的李青林转移。1940年秋,李青林被迫转移到重庆。在重庆,她化名李潭,考入全国慰劳总会工作队,并以此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这里,她积极参加各种慰劳活动,同时还组织队里的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   “皖南事变”发生后,为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要求党员利用社会关系隐蔽下来的要求,李青林和邓本容商量后,于1941年7月回到泸县,并在23兵工厂子弟小学找到工作,担任教务主任。在这里,她团结全校教师,认真负责地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然而,由于受到校长的侄儿马无忌的监视和诽谤,李青林不得不再次离开泸县。   1942年2月,李青林来到重庆,化名芳莲,到山洞小学教书,党组织派刘传容与她联系。然而,由于一次恋爱经历,使她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山洞小学教书时,年近30岁的李青林结识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常常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