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问,我的青春的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问,我的青春的梦.doc

学问,我的青春的梦   人的梦想,初显飘渺,继而因追求而显得切实,因遭受挫折而使追梦之志日久弥坚,从而使梦想更接近现实。我认为,自己对学问之梦的追求过程,大抵如此。   1988年7月,在我高中同学羡慕的目光聚焦之下,在我班主任老师的“林家的祖坟开始冒青烟”的赞叹声中,我这个乡镇高中毕业的农家孩子,终于考入了省城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文系,开始了自己的学问梦。   对于我这个在高考考生履历表上出身填写为“贫农”的农村子弟来说,“大学”的名词概念还是在进入高中之后,才逐渐清晰起来的,更何况是“学问”的概念。“学问”概念的首次撞入我的耳鼓膜,还是来自于我的高中历史老师。这个姓张的老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右派”。他因为曾经有幸旁听过陈寅恪教授的讲课,并为陈教授的学问、人品所深深倾倒,从而在给我们上的历史课中常常提及他所了解到的老师的轶事。有一次,张老师讲到陈寅恪教授讲授一个“汉”字,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一连讲了四天……“这就是学问啊!”他感慨地说道。因为激动,他瘦弱而显得突出的喉结也随着话语的抑扬而颤动着。从此,这“学问”二字,使我知道了原来大学里还有这么知识渊博的教授和有趣的文人轶事,对大师和学问的景仰之心油然而生,从而萌生了一种要想成为这样有趣的教授的学生的想法。而考入大学,则会使这种想法变得现实些,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要考入大学,要追求学问……   9月初的一个清晨,为了我这个第一次出远门的长子,母亲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祭路神的仪式,在肃穆的气氛中,我背上母亲精心准备的简单的行囊,一个人踏上了去省城的求学之路。那时的大学始业教育的时间,对我们新生来说显得有些漫长,从注册报到到正式上课竟有一个月之久。在这一个月里,除了在西湖边穷游之外,有两件事使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来到我们男生宿舍,在聊天中,我们不知不觉讲起了学问,他指着面前的一把木椅子对我们说:“比如说,这一把椅子,我就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来!”这使我大为惊异和佩服,于是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写出一本有价值的书来;第二件事是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校图书馆。当我置身于图书馆的一排排密密的大书架之间,看着那数不尽的各类图书时,我一阵眩晕,对着那群书,竟不知看哪一本书好,反正哪一本书都不知道,哪一本书都得看,那些书的书名都还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通过这两件事,使我知道自己从前的苦读和备战高考,只不过是敲学问之宫的砖而已,天之骄子的自信,瞬间崩溃了。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头茫茫皆不见”,是很可以概括自己的四年大学中对学问梦的求索的心态的。自己虽然是以高分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但因学校是理工科大学,中文系才复办三年,知识渊博而有趣的老教授自然见不到,新的名师又尚在成长之中,所以我只能面对这浩瀚的书籍的海洋,本着“老师请进门,学问靠自身”的理念,将自己像没头苍蝇一样,一头扎进书中。由于老师没有提供必读书目,我只能按照教学中提到的书名来找书读,一本一本地老老实实地看,一边读,一边寻找自己的兴趣和主攻的突破口。这样的读书和找寻摸索的过程,是非常痛苦和迷茫的。足足有两年半的时间,我都在这样漫无边际的读书中度过了,其间的青春期的躁动,对人生前途的迷茫和焦虑,是伴随着我的青春、我的学问之梦而不断流逝的。   然而,书山在前,学问在前,我深知自己只是没有找到为学门径而已。既然张老师讲的知识渊博而有趣的老教授无缘见面,那我就只能在书中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找到了一套关于这些知识渊博而有趣的老教授们的传记,总算得与这些学术大家在书中相见,这使我开始了解到了这些大家们的学术生涯和治学门径,从而在大三下半学期,改变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开始由漫无边际地泛读而改为由泛读和精读及专书攻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由于崇拜鲁迅而确定了研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方向。在这些传记中,有一个大师的为学门径来自于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其中的一段话让我如获至宝,即:“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也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也信……”这“小学”便是当下称之为“天书绝学”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当时我觉得要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此门径是唯一的为学必经之路,因此我开始自学小学,并准备报考小学方面的研究生。   如果说做学问是板凳须坐十年冷的话,那么小学这门学问,则不单单是得坐十年冷板凳这么简单,我知道,我还得能忍受清贫、寂寞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对此,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决心不顾一切地去钻这门天书绝学。从此,《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等等之类的书不断进入我的视野,我如饥似渴地啃读着,虽然是生吞活剥的。为了能随时翻检这些书,我觉得应该能拥有它们,因此,我想在不多的生活费中能多挤出点买书的钱,只得常常吃每餐五分钱的伙食(一碗绿豆粥三分钱,一个大馒头二分钱),虽然这样的伙食常使我的胃泛酸,但我却能乐此不疲。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