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市井中的文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井中的文人.doc

市井中的文人   小时候,我家前面的一条巷子里有座小庙,叫崔王庙,是纪念唐朝一位府君的。大家也搞不清他有何政绩,与临海地方有何关系,就入庙礼拜了起来。但后来此处却改为小学校舍了。因为这庙破败时,曾由何姓乡绅出资重修,所以小学校长也就由何家人出任。崔王庙小学规模很小,资金短缺,办得并不起色,在临海教育界排不上号。但是,它的校长何公望先生却很有些名气。只是,他不是以办学闻名,而是以技艺著称。   何公望是个音乐全才。那时临海城尚无钢琴、小提琴之类高级洋乐器,学校里音乐课用的是风琴,民间玩的主要是丝竹与鼓吹,这些,何公望都拿得起来。我所住的宋家台门人口众多,每当夏夜,邻居们常聚集起来,你一把胡琴,他一管笛子,还有京胡、箫、碰钟、木鱼等,就演奏起江南丝竹来了:《光明行》《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等。我们在旁边听得很入迷,但何公望先生一来,即能指出哪些地方离谱走调了,还能拿起乐器来演示一番,大家对他都很佩服。   何公望为什么会到宋家台门里来呢?因为宋仁礼先生是北山小学校长,在临海的小学教育界很有名气,所以何公望常到他家来,请教之外兼联络感情。宋仁礼是个玩家,既玩脚踏车、照相机之类的时髦东西,也玩麻将、风筝这些古老玩意儿。有一次,我看见何公望就在宋家为仁礼先生做风筝。我们小孩子放的通常是瓦片风筝,讲究一点的,则放蝴蝶风筝,其实都是一种平面的东西,只是形状不同而已。但何公望为宋家做的,却是蜈蚣风筝,一节一节地连起来,是立体的,还要着上各种色彩,很是好看。这东西不但做起来难度很大,而且放起来也不易掌握。但何公望既能做,也能放,我们小孩子一直围着他转。他的确是多才多艺。如果让他做音乐教师或美术、手工教师,肯定是临海城里第一流的。   但不知何故,1949年以后,他既做不成校长,也没有人请他做音乐或美术教师,而是失业了。当然,比起宋仁礼来,他的境遇还算是好的。宋仁礼是关进去审查,出来后,既失去了工作,也没有了家产,很是潦倒。何公望则有技艺在身,自有生存之道。他将自己家里临街这面墙开出一扇大窗,开起一爿小小的乐器店,店堂里挂满了胡琴、京胡、箫、笛之类,自己则在窗下一边做乐器,一边照顾店面,一举两得。   我路过店门口时,常隔着窗户看他做乐器。那时我已上中学,不再是围着他看做风筝的小孩子了,但他还认得我,与我搭讪。他说:“这些做乐器的木料、竹材,都是自己到市场上挑选的,进价很便宜,主要靠手艺,比如做笛或箫,一要竹头选得好,二要打洞的位置定得准,洞打得偏差一点点,音调就不准了,这是最难掌握的。我有薄技在身,所以这碗饭还能吃得下去。”   何公望就在店堂里吃饭,我看他的确吃得不错。后来公私合营,他也并不恐慌。因为他这家乐器店本来就没有多少资本,主要靠的是技艺。合营后做职工,收入当然会少一些,但生活总还过得下去。   在我所熟悉的人中,同样从学校走向市井的,还有孙一影先生。他既是我母亲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教过我初一语文。态度温文儒雅,讲话慢条斯理,古文教得很好,现代文则讲得一般。但解放后不久,就看不见他了,不知何去。后来我母亲病了,叫父亲去请他到家里来看病,我这才知道,解放后他自动离开回浦中学,到方一仁国药店去做坐堂医生。   方一仁是临海城最大的中药店,一向聘有名医坐堂,一则方便病家诊病,二则也为本店的生意着想,因为经坐堂医生看过病开了方,病家总不会再跑到别的药店去买药吧。那时候,方一仁的生意很好,坐堂医生的工薪也相对较高。   不过孙一影先生转行的本意,并不在于工资的高低。因为他不算名医,做坐堂医生的工资,不会比中学教师高到哪里去。那么,他为什么要放弃在临海城里很有地位的回浦中学教师,而去做默默无闻的坐堂医生呢?他对我母亲说了一句很实在话。他说:“解放后,我知道教书这碗饭,不是我吃的,还是早点离开为好。”当时我就在旁边,听了甚为不解。你教书不是教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说这碗饭吃不下去呢?后来经历得多了,知道的事情也多了,才认识到孙先生识时务,知进退,的确是位高人。   原来孙先生早年做过国民党县党部的官,后来看到政界污浊,就退出来做教师;新政之后,他知道教育部门一定会掌控得很紧,他这种经历的人肯定会有些麻烦,还不如早日离开为好。虽然政治运动波及各界,但药店里的医师,总比学校里的教员要好得多。   古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我不知道何公望、孙一影两位先生算不算得上是“中隐”?当然,他们不是那种想走终南捷径而挂“隐士”招牌之人,而是能够审时度势,从风急浪高之处退出来,凭着随身的技艺,在市井之中谋求生存而已。   如果说,何公望、孙一影两位先生,是以避世之道,自觉或半自觉地走向市井,那么,还有一些人则是在文化教育界有所作为而受到打击之后,被动地转入市井。   许绍?毕壬?在1948年毕业于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因为文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