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依然神圣我们以此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依然神圣我们以此缅怀.doc

文学依然神圣我们以此缅怀   4月29日上午8点多,鲁院同学群里有人@我,是东北作家刘元举@我,并向我发了三个哭的表情,我赶紧打开微信群看时心里一惊,是《北京文学》的王童在群里发了陈先生病逝的消息,他同时埋怨我为什么没及时向同学们报告这条消息,我一边检讨自己,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那个消息,怀疑着它的真假――“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他的《白鹿原》以多种形出版,并以电影、电视剧,几个版本的话剧搬上舞台,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因病在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几乎同时,所有朋友圈里满屏都是陈忠实先生去世的消息,不用再怀疑这个消息。   在陈老师病前的那个冬天,作家出版社的几个朋友来,在荞麦园吃饭时朋友叫我过去,我正好坐在陈老师的旁边,当时感觉他的饭量还可以,吃下我帮他夹的一块清蒸鲈鱼后,他说想吃点羊肉水饺,他坚持不再让我帮他夹,说他吃几个自己来夹,感觉吃得很认真,只是,吃一会儿,他感觉类似的停几秒钟,好像气不够用,深深地吸一口气,他调整呼气的动作不大,但我感觉到了。间隙,我轻声问道:“陈老师,您最近身体还好吧?”他说还行,就是免疫力差一些。   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忽听说陈老师身体不好,具体问作协一直负责接送陈老师的杨毅时,他说陈老师口腔里频繁长出一个个的口腔溃疡,陈老师忙于创作、读书、处理文人手头永远都没个完的事务,他并未把这个小病当回事,自己胡乱吃一些药,文人似乎都是把精神放在第一位的,心里惦记的事不处理完,就睡不安宁。   后来听说终于又可以出来了,已经和几个陕西文友出来吃饭了。似乎他真的挺过来了……一切都是听说的,大家都是通过杨毅及时地了解了陈忠实先生的病情,一时间陈老师的病情几乎在陕西作家圈内是个公开的秘密。据说,已经分别用了中医、西医、放疗、化疗等医学手段,白天在医院治疗,晚上回家。我想去看看,电话联系时陈老师很坚决地表示不让去,与几乎所有想去看他的作家朋友得到的回答一致:治疗期间,为了安静养病,不让人看。但得知病情已得到遏制,向好的方面发展,大家一直揪着的心暂且放松起来。   真以为他已经好起来了,没想到啊,走得太快,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今天忽然听闻噩耗,心里怎能不感到突然?没想到啊,真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在美好的人间四月天里,陈老师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这个世界。他就一直那么硬撑着,他如果爱惜自己少抽烟,如果早治疗,怎么能这么快倒塌?令人痛心呢。我想,当他像夸父一样突然倒在干渴的路上时,他心里一定还有不甘。   那么好的一个人,一个深悟儒家文化、一生克己的书生,却有内敛、有担当、走得正、走得硬,偏偏这样早就故去了。很想跟文友说说他,又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只要一回想到某个细节,心里会一阵难过,心情低沉,一时难以平复,在一个普通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熟悉他的人会情不自禁想起他留在世上的善和好,何况是这样一个老实人,一个老作家,我们眼看着一朵圣洁孤傲的莲花枯在枝头,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就这样熬干了自己……隐隐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感觉。想提笔写点什么,却文不成章。到4月30日早上,读到报纸上陈彦的《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和后来邢小利的《陈忠实的最后日子》,才知陈老师后来在不见我们的日子里的具体情况,我在书房里不出来,丈夫问我怎么了,我哽咽,说这个五一节里,没心情出去,哪里也不想去。每天看微信朋友圈,看了转,转后再看朋友的留言,再流泪,我每天每个时刻都被激活着一些关于陈老师的记忆,不知为什么,心里是满满的悲伤。当一个人在你没想到时突然离开,会令你有意想不到的伤心。于是,几日后,我才能完成陈老师去世当天断断续续写了一半的悼念文章。   我的家里和工作室里挂有陈忠实的题字,它们勾起我的回忆,睹物思人,脑子里闪现着他朴实、宽厚、睿智、真诚的面容,他是一位多么纯粹的、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还有两个月他就74岁了,七十三八十四,真还应在陈老身上了……此时,再看这些字和照片,心情完全不同,眼泪不由自己就涌了出来,就像失去了一位亲人。   再次听晓河先生朗诵陈老师的《两株玉兰树》时,心情完全不同,因为这篇文章我曾在这个世纪初的《华商报》“名家专栏”上编发过。记得当时我向陈老师约专栏文章,想用刚申请到的千字三百的“高稿酬”标准来“诱惑”他时,他在电话那端哈哈哈大笑起来,问道:“你知道《南方周末》给我一千字多少钱?”我问:“多钱?比我们还高?”他说:“最少一千。”当然,陈老师还是会支持我的工作,他的稿子很快让杨毅转给我了,这让我感到自己有多好笑,陈老师有多伟大。一个为写作而生的人,会天然地保持着内心的纯粹。   想一想,自己从十几岁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瓜女子”,就是这样在前辈、大作家们的点点滴滴爱护和鼓励下长大成熟的哦。   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陈老师从美国访问回来,那时我在《文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