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商隐诗歌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与发展.doc
李商隐诗歌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与发展
摘 要:柳作为古今文人喜好吟咏的意象,千百年来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句。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寄慨,表现其自身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其中,柳作为李商隐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其咏物诗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柳这一意象内涵的继承和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利用柳抒发宦途失意的失落与无奈之情,这对后世,尤其是两宋词坛关于柳意象内涵的进一步书写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柳意象;恋柳情结;继承发展;宦途失意;影响
作者简介:白晓雪(1995-),女,安徽阜阳市人,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3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对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柳作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表现自身植物特征的同时,在体现文人主观情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意义。李商隐作为唐代咏物诗大家,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约600首,咏物诗超过100首,[2]其中咏柳诗就占了17首,在其咏物诗中占有特殊分量,而在其他类型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柳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商隐的诗中,柳的意象内涵极其丰富,对其之前柳的意象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并对两宋词坛柳意象的表现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对李商隐诗中柳的意象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原因。
一、“恋柳情结”的成因
李商隐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3],从这一角度进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他心中深深的“恋柳情结”与其早年的情感经历和之后的仕途不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相关史料记载,李商隐早年有着丰富的感情经历,在他流传下来的爱情题材诗歌中,大多数写作对象无法确定,争议颇多。而《柳枝五首》是李商隐众多爱情题材诗歌中唯一有序而可见本事的作品。[4]在《柳枝五首并序》中提到“柳枝,洛中里娘也。”描述了他与这位女子之间一见倾心,但后来女子被“东诸侯”仗势娶去,两人感情无果的故事。李商隐为此感伤不已,写作《柳枝五首》聊以介怀。而由此,柳这一意象,也在诗人的生命中刻下烙印,成为他心中“恋柳情结”的潜意识因素,也为其之后诗中柳的意象笼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可以说,这段感情经历是李商隐常常写柳的一个触发点,从此柳中含情。
另一方面,诗人的人生际遇和仕途不通达,也是他咏柳并进一步丰富柳的意象内涵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而柳作为诗人内心郁闷忧愤的象征,借咏柳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不得志的辛酸,也是其运用柳意象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原因,而进一步加深了李商隐的“恋柳情结”。
二、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
柳这一意象在李商隐之前的文坛就被多次吟咏,并发展出不同的意象内涵以及众多为人称道的名篇佳句。从《诗经》中作为起兴媒介的自然之柳,《小雅?鹿鸣之什?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汉魏送别惜情之柳,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到六朝思乡怀人之柳,梁文帝萧纲《折杨柳》:“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边意,并是为相思”。到了唐代,柳的意象内涵进一步丰富,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诗歌题材,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柳的生机勃发和碧绿繁茂,跃然纸上;薛涛《送姚员外》:“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折柳赠别,依依惜别中愁思袅袅,感情真挚;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道出了难以割舍的故园情;而在杜甫《哀江头》中,“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借咏柳而忧患之情溢于言表。到了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歌也继承了前人在柳意象内涵上的描写和抒发。
第一,描写自然景物,写柳以咏春。如《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春日刚至,大雪初消,嫩黄色的新柳抽出枝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只咏柳并无寄托”[5],描写春日新柳和对春天的赞美。另外,《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中“春分二三日,柳密莺纷飞。”也以繁柳感叹春日之美。
第二,折柳赠别。“柳”“留”谐音,故常用柳来暗指送别,而“折柳”这一风俗也早在汉朝就已经产生,李商隐的诗中也有这一题材的出现。如《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l,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