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惑_当_数字移民_遭遇_数字原住民_董洪云.docxVIP

教师之惑_当_数字移民_遭遇_数字原住民_董洪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之惑_当_数字移民_遭遇_数字原住民_董洪云

DEVELOPMENT教师发展教师之惑: 当“数字移民”遭遇“数字原住民”文/董洪云 吴明艳徐老师是山东省一所重点中学 的班主任,在学生工作方面很有一 套。针对十几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 的网瘾问题,徐老师有应对的“独 门秘籍”。教师与网吧间的“拉锯战”十几年前,网吧如雨后春笋般 在徐老师任教的学校周围兴起,不 少学生一头扎进网吧,玩得乐不思 蜀,荒废了青春,耽误了学习,更可 怕的是,有的孩子还因此走上了犯 罪道路。2000年,几个男生为了上网 的费用抢劫路人,锒铛入狱。2004 年高考前夕,一个成绩优秀的男孩 为了上网,半夜从二楼宿舍跳下来, 摔折了胳膊,耽误了高考。从那时起,徐老师与他心目中 恶魔般的网络展开了艰辛的斗争。 为了让孩子们远离网吧,他可谓用 心良苦、费尽心机。学校是半寄宿制 中学,为了看住寄宿的学生,徐老师 经常不辞辛苦地半夜到男生宿舍查 铺,防止他们溜出去上网,一旦发现 情况有异就会及时到周围网吧展开 “地毯式搜索”。对于走读的学生, 徐老师会将放学的时间通知家长, 请他们记录孩子回到家的时间,每 周签字提交一次。在加强控制的同 时,徐老师没有忘记宣传策略,他常 常在班会上重复强调上网的危害、 网瘾的可怕,再辅以“班级批斗”、写检查、叫家长等一系列战术。在 他的用心管理下,班里的上网风气 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最近几年,学 生半夜溜出去上网的现象几乎绝 迹。起初徐老师颇为得意,以为这 是他严格管理的结果,然而事与愿 违,最近这几天他发现,情况远没 有他想象的乐观。方寸之间的“新战场”近日,连续几个任课教师频繁 地向徐老师反映,部分学生上课爱 玩手机,甚至在教师讲课中也不时 有手机铃声响起。徐老师这才恍然 明白,网吧早已经不是学生上网的 唯一途径,如今很多家庭有电脑, 多数孩子有手机,网络已经如同空 气一样,弥漫在孩子们能够接触到 的每个角落。面对这一新发现,徐 老师顿时不安了起来,这是否意味 着他对网络的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 了?以后的他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新 局势呢?据笔者了解,徐老师的困惑其 实并不是个案,而是很多中学教师 都在面临着的难题。手机网络的普 及和资费的下降让互联网真正做到 了可“随身携带”。以往防止学生 网络成瘾的方式是看住学生,让他 们无法走进网吧,可是随着技术的 升级,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手机、 平板电脑等的功能日益强大,“隔离术”已经功力大减。特别是手机 这一媒介的技术进步,不仅集语 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于一身,还将 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等增值服务 融于一体,让网络迈过了学校的围 墙,直接进入课堂、学生宿舍,成为 他们如影随行的“新伙伴”。这突 如其来的变化让对网络一向充满敌 意的教师们更加紧张焦虑、捉襟见 肘。据报道,截止2011年4月份,我 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3.03亿,他们 在全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比重不断上 升,已经占到了66.2%。其中,只用 手机上网的用户为4 300万,占到了 全部互联网用户的10%。据有关机 构预测,到2013年,手机网民或将 超过电脑网民。从小纸条到短信 手机让 教师、家长忧心忡忡徐老师班里的学生半数以上有 手机,有的是家长为了方便与孩子 联系为其购买的,有的是学生用自 己攒下的“私房钱”买的。如今手 机越来越便宜,孩子们用攒下的压 岁钱、零花钱买部手机是很容易的 事情。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没有手 机,已经out了!手机的普及给课堂管理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从前,教师们很轻易 就能观察和注意到课堂上蔓延着30 2011年8月上半月版 DEVELOPMENT教师发展的悄悄话、小纸条,如今,这些小动 作几乎都通过手机来完成,表面安 静的课堂上进行着秘密的无声讨 论,教师们对此已经很难掌控。中学时代,男生女生们情窦初 开,青春期的懵懂情愫本就让教师 和家长们如临大敌,现在又有了手 机,“早恋”的幼芽更是如同“久旱 逢甘露”。拇指翻飞,短信传情,真 是让教师和家长防不胜防。一位家 长忧心忡忡地说:“我觉得现在的 孩子特别早熟,说实话挺担心孩子 ‘早恋’的。我儿子天天手机不离 手,不停地发短信,接电话还背着 我们,我怀疑他跟女生交往挺多 的。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给他买手 机,现在倒好,让他把手机交出来 他就嫌我们不信任他。现在的孩子 特有主意,真难管!”手机在学校的普及不仅给日常 的授课带来干扰,而且也让考试中 的作弊现象变得难以控制起来。以 前的考试中,教师通常比较注意观 察“千里眼”“长颈鹿”等邻座间互 相抄袭和自带小抄的作弊现象,这 些小动作基本上能够在监考教师的 监控下有效杜绝,然而手机的普及 让抄袭变得隐蔽和便捷,远距离发 送答案、随时上网查询答案……真 是防不胜防。几年前,手机在高校 的普及曾让大学教师们深感困扰, 如今,它已经开始让中学教师们头 疼了。手机网络挑战教师的知

文档评论(0)

love260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