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主播眼中的坏习惯.doc
洋主播眼中的坏习惯
埃德温?马厄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首位外籍新闻主播,来中国之前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家喻户晓的脱口秀主持人和天气预报员。2007年荣获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友谊奖”。2012年被授予“绿卡”,可在中国永久居留。
吸 烟
中国和外国有一些明显的文化差异。有些差异很难消除,特别是有些国家认为是“反社会”的行为,在中国却很“正常”。
吸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让人们改变这个观念,似乎非常困难。送烟以搞好关系,这种做法,不管是结婚,还是换工作,都盛行。现在,大街上年轻女人手拿香烟的景象也常见,而我2003年来中国的时候则很少见。
中央政府征收烟税并监管香烟的生产。政府还采取措施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但人们还是傻乎乎地在那里吞云吐雾。在2012年的世界无烟日,《中国日报》引用了卫生部的一份报告《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说,中国香烟的产量和消费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且在这两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报告还说,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人数超过半数,有7.4亿中国人被迫吸二手烟。在中国任何一条街道上行走,特别是在城市里,如果你不抽烟的话,不用走多久,你的鼻腔很快就会使你确信,你已经进入烟区。烟民手中的“武器”会伤害你的肺,更不用说他们自己的肺了。在人多的人行道上,行人要施展凌波微步,才能躲避香烟和烟民。
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位爷爷牵着孙子的手在走路。那个孙子看上去3岁左右吧,却已经开始“吸烟”了:爷爷的另一只手拿着一支点燃的烟,高度和孙子差不多高,烟雾就在孙子面前缭绕。
和很多工作单位一样,央视也允许在大楼里吸烟,不过在直播室和控制中心不可以吸。有些人就在办公室里吸烟,有些人则在比较宽敞的地方吸烟,也没有人反对。不过,有一个人经常给烟民上课,简短地告诫他们吸烟的危害。这个人就是反烟人士――臧英年。这位长期提倡戒烟的斗士经常在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节目里做时事评论员。他总是佩戴一枚红色的徽章,上面的图案是香烟上加一条杠,提倡他的“戒烟”运动。
臧英年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倡戒烟的机会,即使他的节目采访跟烟没有直接关系。有好几次,在我主持的《新闻一小时》节目中,他竟然能够找到机会提倡戒烟,特别是涉及当下社会问题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谈到年轻人面临房价飙升的压力,臧英年评论道:“高昂的生活费用给他们当头一击,但还是有许多人把钱浪费在对他们身体有害的香烟上面。”
第二天,我乘地铁时,站在一个年轻人身边,他手里拿着一包烟。我很有礼貌地跟他说:“你好。”接着我指着烟盒上的警告,说:“不好。”他只是笑了笑。我们出了地铁的车厢,在他走到地铁站出口处的时候,我怀疑他是否接受了我的忠告,但是我想臧英年一定会对我的举动赞赏不已。
医生和其他从事医药行业的人员有的也抽烟。直到现在,每当我路过医院,看到他们穿着白大褂站在外面抽烟,我还是会感到震惊。我有一个新疆朋友,在北京做外科医生。我们第一次在清真餐馆一起吃饭时,他掏出一包烟,开始抽了起来。这位好医生跟我说他每天抽烟不超过十根,“手术过后,我需要抽烟来放松一下”。
其他医药从业人员同样让我吃惊不已。比如说,2009年我应邀去百泰生物药业公司,这是研发治疗脑癌和其他癌症药物的公司。参观完厂房后,一位生化工程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带我到附近的一个餐馆。在吃饭的时候,大家互相敬烟。看到我的表情,其中一位解释道:“我们能给自己看病。”饭桌上爆发出一阵大笑。他可能说对了。可悲啊。
在一些大城市,禁烟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政府禁止在公共场所,如医院、交通枢纽和购物中心吸烟。餐馆必须提供无烟区,但是禁烟牌无法挡住四处飘散的烟味。而且,在设有禁烟警示牌的地方,还是有人无视这样的警告。
不过,在2014年11月的时候有了重大突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规,从2015年6月1日起,北京的所有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中国日报》在报道这条新闻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北京禁烟力度加大》。文章说,该法规是“对早前北京市政府室内禁烟规定的最终定型”,并指出,早前的法规不具约束力。
警方和北京市政管理当局将大力实施该法规,对违规者处以200元(32美元)的罚款,对允许顾客吸烟的酒吧和餐馆处以人民币一万元的罚款。这次禁烟的成功也许有助于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关法规。
令人发指的习惯
也许这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公共场所吐痰这样的习惯我无法接受。那些随时随地吐痰的人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教养。不要提议用手帕,因为手帕在中国现在算是稀罕物件。中国虽然生产手帕,但是只往外国出口。手帕在那些国家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可能也看不惯外国人用手帕捂着鼻子猛擤鼻涕,然后把那个脏手帕放回口袋或包里,下一次再拿出来用。中国人的办法是,用手指摁住一个鼻孔,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