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底龙塘寺往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底龙塘寺往事.doc

洞底龙塘寺往事   在四川宜宾地区(现在称市)上百的小乡镇中,过去,洞底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个。洞底之所以过去有名,一来它曾经是水陆码头。从陆路,往上,沿石灰岩为骨架长树木荒草的大山与可耕种的以沙地为主的小山的走向,徒步三十华里到巡场,可下叙府或出高县经筠连进入云南,也可从巡场溯珙泉经落表翻入滇地。往下,在龙头分路,一路下安宁桥,一路下红桥,一路到双河。水路,这条河在珙县叫浦水河,流经长宁则称?U江河。历史上,这条河下游的船筏只能行至洞底龙塘寺的马达沱,再上都是急流滩,船筏在洞底载货,下?U江,经安宁桥,在江安流入长江。所以在过去,洞底成商贾汇聚之地。山区的各种山货特产,在洞底装船装筏,经?U江,在江安入长江,可达泸州、重庆、武汉、上海……二来洞底在历史上棒客出名。大凡商旅出入之地,必产拦路打劫之徒。年少时听大人们摆龙门阵,说解放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成立生产队时,有个地方选不出一个生产队长。因主持选举的干部是入川解放军转业的,剿匪的经历使他痛匪尤深,他的队长标准也很简单,选一个没有当过土匪的纯粹的农民,结果,全队的成年人没有一个没干过土匪的。气得这位干部大骂:“真他妈的土匪窝!”匪患,从中国宋代起,在许多地方都是历代官家头疼的痼疾。听大人们谈,在解放前,没嗨过袍哥的商人,很难走通洞底到巡场的路。洞底名气大的第三个原因,或许就与龙塘寺有关了。   我沿用大家的习惯叫法,称它龙塘寺或许不准确,或应是龙潭寺。因长宁口音无鼻声韵,“ang”读成“an”,所以,长宁话,“王”读成“玩”,“唐”读成“谭”,那么“龙塘”与“龙潭”在长宁话里无差别。我在参加工作后,有的年轻人将地方土话编成集成句式。打趣威远人的话:“灰机在天上打欢欢!菜籽发发灰灰房(飞机在天上打翻翻,菜籽花花绯绯黄)。”打趣长宁人的话:“你的环鸡婆吃了我的红苕藤,逗得我冒火了,撵棒棒给你打死炖来吃,我滩滩都不舀点给你膳(你的黄鸡婆吃了我的红苕藤,逗得我冒火了,两棒棒给你打死炖来吃,我汤汤都不舀点给你尝)。”   龙塘寺建寺或与马达沱相关。马达沱是?U江河行船的终起点。马达沱水深平缓,河水青绿幽深,在古人眼中恰似龙潭一般,看似深不可测。关于马达沱的得名,我未曾考证。因为马达二字好像有近代西方舶来品的味道。   浦水河在珙泉处经山势一挡,它由东向西的流向右折,流向洞底方向。在珙泉连洞底育贤地界,河道几乎都是浅滩流,行不了船,偶有人们用几根竹扎成简易筏子运载。浦水河流到银子山脚再一挡。由南向北的流向改为进入一条约一公里长的激流滩,地名犁渊滩。此段水流湍急,水声如吼。人民公社化后,地方在拐弯处砌了拦河坝,修建了小型水电“犁渊滩水电站”。河水从犁渊滩咆哮下坡流入由南向北的高山河谷马达沱。有放筏人在河中唱山歌,山鸣谷应。河两边大石怪露,也可停船。但船很少在谷中停靠,因两岸石壁难找拴船的地方。马达沱两岸石灰岩上硐室很多,比较有名的有箱子洞、凉风洞、火药洞,等等。有的硐室还有灶台、石梯,似曾住过人的。这样看来,洞底地方的得名,或与马达沱不无关系。马达沱是个硐室集群。洞当皆有底。无底洞大概只有《西游记》中才有的吧。大概在明或清时期,僧人在马达沱夔门般的山脚下河流边的台地上建起了龙塘寺。据说当时远近闻名,香火茂盛。少年时,常听老人们津津乐道的龙门阵是:某代龙塘寺主圆寂的那天,他的徒弟在老长宁县城(双河镇)买东西后往龙塘寺赶,途中碰到师父。师父交代他,禅房门已经被他锁了,钥匙在灶烘笼里。徒弟问师父去哪儿?师父说去长宁。徒弟问师父多久回来?师父说不回来了。徒弟不好深究师父为什么,只好作别回到龙塘寺。一看,师父已经坐化圆寂。禅房门的钥匙真的在灶烘笼里!徒弟挺纳闷:我明明在路上碰见了师父,他还说他去了长宁,怎么在家就去世了呢?接下来,徒弟按佛门规矩办理了师父的后事后,又去长宁赶场,心里想看看能否碰见师父,他在街上慢行细看,哪有师父身影?时已下午,他不知不觉走进了城隍庙。那时老长宁街上有九宫十八庙。徒弟走进大殿,举头一看,那坐在城隍位上的不正是师父吗?徒弟双膝一跪:”师父啊,你让我好找啊!”连叩三个响头。再抬头,城隍的面容是师父,但穿的不是僧衣,而是城隍菩萨的官袍。所以,凡洞底过去的人都知道,长宁的县官是朝廷任命的,管阳;长宁的城隍是龙塘寺主担任的,管阴。   在江安汇入长江的?U江河,在它通航的历史中,安宁桥、在龙头背面的后河和洞底龙塘寺是三大物质集散地,亦即三大码头。朔江而上的船筏到达这条河航运的终点马达沱装货,龙塘寺成了大宗物资中转站,后来修通马路,就在马达沱绝壁下用船运渡河,龙塘寺就成了水路交通中心。解放后,庙宇被废,龙塘寺被改为了民居。在我的印象中,六十年代龙塘寺大约住了十一户人。如果加上炭坝子周边挑下河的,再加上道班房的,约有三十余户,大人孩子好几十口人。由于商贸的需要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