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闽中枢 继往开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闽中枢 继往开来.doc

洛闽中枢 继往开来   七宝阁书院特约刊出   在江苏无锡城区东门内,有一片古建筑群,石坊高耸,碧池曲廊,黛瓦粉墙,屋宇鳞比显得格外幽静,这片占地面积近二十亩的古建筑群,就是闻名遐迩的著名历史文化古迹――东林书院。依庸堂那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激励过无数学人志士,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创建以来,至今约近千年,一直闻名海内,长盛不衰,并且受到历代人们的普遍关注与仰慕。究其原因,主要与书院创建人杨时以及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学者所倡导的文化传统有关。   洛闽中枢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杨时一生不求闻达,主要活动就是探求并传播理学。他先后拜程颢、程颐兄弟为师,因杨时学业优异出众,深得程颢器重称赏。一次南归,程颢亲自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意思就是说自己的学问思想将要被杨时传到南方。这也是“道南”一词的来历。杨时与当时常州知名学者邹浩及曾任过北宋宰相的无锡李纲交情匪浅,因此杨时学成南归,首先就来到常州、无锡地区讲学,并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创设东林书院进行讲学、传播洛学。至建炎三年(1129年)杨时离开常州、无锡,还将乐故里,前后在常州、无锡讲学达18年之久,约占他一生讲学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东林书院成为宋代理学南传第一要地。东林书院仪门后门上方至今还嵌置有清代所遗砖雕门额“洛闽中枢”,这也是对杨时将河南二程洛学传至朱熹闽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中枢”大梁作用的充分肯定。杨时受业门人几乎遍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我国东南地区各地。而且门人高足众多,不乏理学大家,如罗从彦、李侗。据不完全统计,杨时受业门人学生多达“千余人”,史上有“龟山弟子遍天下”之说。   杨时在常州、无锡等地的嫡传高弟也不乏其人。据明欧阳东凤《晋陵先贤传》云:“先生一传而得邹德久、喻子才(樗)。再传而得尤延之(袤)。三传而得李元德(祥)、蒋良贵(重珍)。至今绍延学脉,代不乏人,先生之功大矣。” 从此处可以清晰地看到杨时在无锡的学脉传承,其中提及的“喻子才”即为喻樗,他是杨时在无锡的一传高弟。他当年长期居于东林书院就学于杨时,对程门理学在无锡地区的继承、传播及进一步深化发展均有卓越贡献,是无锡地区延续杨时学脉思想承前启后的主要传承人。东林书院自杨时离去后,他成为继杨时后第二位山长。喻樗对北宋二程理学思想传播还有一段特殊贡献。杨时为了更好地传授推广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曾与同道一起讨论编纂伊川(程颐)语录一书,并试图将门人各自亲身接触所有问答,分门别类,编录成书,但可惜门人这类记录已全部散佚。罗从彦原来保存有一本此类书稿,但当时罗从彦“已死于道途,行李亦遭贼火”,杨时后来还请人专门去罗家代为寻访查找也没有结果。编辑之事于是陷于困境,难以进行。喻樗知道此事后,立即告知老师杨时,说他保存有此类语录稿本甚多,并表示愿意从速寄达。后来喻樗的确如此办理了。据杨时《答胡康侯》书“其十四”云:“《语录》子才所寄已到,方编集诸公所录,以类相从,有异同,当一一考正,然后可以渐次删润,非旬月可了也。俟书成即纳去。”由此可见,当时如没有喻樗及时提供稿本协助,伊川语录编成及传以后人,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由此可见,喻樗对理学传播及东林书院的延续发展均有卓越贡献。   宋元鼎革之际,社会动荡,战事频繁,当时东林书院仅存遗址,其余建筑均不复存在。元贞年间,无锡人虞荐发接受士人之请,主动肩负起振兴“无锡州学”,教授士子的繁重任务。他大力弘扬程氏之学,大力宣传强调杨时在无锡讲学之教,强调要以杨时先师等先贤之道为宗旨,并且重建先贤祠堂,中立杨时神位,左右两旁配以杨时学脉传人无锡喻樗、尤袤、李祥、蒋重珍四位先生木主,春秋祭祀,并整日与士子们推演阐述儒学经旨,考论德业,务求实效,并行之有成。虞荐发出任无锡学宫教授士子,完全是主动尽义务的,对地方广大诸生分文不取,而且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一直坚持达十数年之久。无锡地方数百名士子中,在他的谆谆教导下,都是各有所成,他为杨时之学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继往开来   到了明代,无锡人文之盛,可谓称重江南,文会、诗社等遍布城乡各地,义学、书院这些民间私人所设讲所声名亦著于他邑。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被罢官回到家乡无锡泾里,设“同人堂”讲学。当时他因患有头眩病,体质很弱,一年多常与病痛为伍,即使身体健康状况很差,他对前来问学求教之人,仍振作精神,热情接待,有的就留在家中私塾。同时,他还想方设法为前来问学者提供种种方便。众多门人弟子济济一堂,夜以继日奋发攻读。一些名彦士子皆慕名负笈泾里,争相前往求教,一时盛况空前。当时学生中不乏后来成名者,如缪昌期、马世奇、钱士升、钱谦益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