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总体布小局现状分析与构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圳市总体布局现状分析与构思 土木与建筑学院 城规1120班 汪建 201117020224 概述 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并有通车里程较高的城市地铁;由于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其中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该市的文化、体育等硬件设施水平可与北京、上海、广州看齐,在中国大陆属先进,2011年8月还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深圳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市的建设用地包括国土口径的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以及交通运输用地六类。200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72.8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29.0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57%,特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00.0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89%,特区外建设用地面积572.74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74.11%。 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 新增住房主要供应于南山区、龙城、龙岗、新安、西乡、沙井、横岗、光明新区、坪山、坑梓、龙华、民治、大浪、布吉、坂田、南湾、石岩和松岗街道等。 构建“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空间,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和谐社会空间。对分布在中心城区、二线周边地区、轨道沿线地区、东部滨海地区、新城及组团中心、其他地区等六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居住用地,分别采取差异化的规划对策。 1.罗湖、福田和南山区等中心城区以存量改造更新为主、增量开发建设为辅,适度提高居住开发密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供给,对旧居住区和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南山区的前海、后海和西丽等片区适当增加新增居住用地供应。 2、大力改善二线周边的宝安中心区、龙华和布吉地区的居住配套环境,使二线周边地区发展成为的富有魅力、宜居的现代化居住地区,强化其相对于特区的重要通勤目的地功能。 3.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加大住宅开发力度,鼓励高密度的居住发展模式,引导居住与其它适宜功能的混合布局。增加轨道沿线的西乡、福永、横岗等地区的居住用地。优先发展普通商品住房。 4.龙岗中心城、光明新城、坪山新城和沙井等地区,是特区外重要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地。提供充足和多层次住房满足本地区产业配套和外围地区住房需求,以现代化居住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凝聚人气,提升组团综合功能,发挥对中心城区的疏解作用。 5.大鹏湾沿线的盐田区和葵涌、大鹏、南澳等东部滨海地区,控制居住用地规模,限制高密度高容积率开发,建设特色化滨海居住社区。 6.其他地区主要承担本地区就业岗位的居住职能,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结合深圳市城市空间结构和金融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考虑金融产业发展目标和策略,未来除了沿深南大道形成罗湖金融中心、福田金融中心和后海金融中心,即“一线三中心”的布局以外,深圳金融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与香港的紧密联系,培育金融配套服务基地的发展。 未来深圳金融业空间主要以福田中心区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以罗湖、南山为副中心,同时考虑深圳金融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与香港的紧密联系,以及平湖后台金融服务基地的发育,形成“一主两副一基地”的金融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以金融产业集聚区域为节点,以连接各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网络,提出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分类集聚、有机互动”的“金字塔结构”,并与香港金融中心构成港深大都市区金融产业发展的“钻石结构”。 工业用地: 以《深圳市工业布局规划研究》的结论为基础,结合城市工业布局的现状特点,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协调、土地开发潜力、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约束等因素,并与本次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结构相衔接,提出“特区内外产业链上下衔接,特区外东、中、西差异化发展”的工业总体布局思路;依托西、中、东三条城市发展轴,构筑“一核、三片、九基地”的工业布局空间结构。 1.一核:研发总部中心 2.三片:先进制造业片区 (1)西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2)中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3)东部先进制造业片区 3.九基地 (1)福永—沙井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2)光明—石岩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3)龙华—坂田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4)宝龙—碧岭—大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 (5)公明—松岗优势传统产业制造基地 (6

文档评论(0)

zzab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