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写作背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2.欲:想,想要。 3.户:堂屋的门。 4.欣然:愉快地, 高兴地。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重点字词: 5.念:想,思考。 6.乐:游乐。 7.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8.遂:连词,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译文: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我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11.亦:副词,也。 12.寝:睡觉。 13.相与:一起,共同。 14.于:介词,在。 译文: 怀民也没有睡, 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叉错杂。 17.盖:连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重点字词: 18.何:疑问代词,哪。 19.但(1)古义:连词,只是,不过。(2)今义:但是,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悠闲自在的人。(2)今义:无所事事的人。 21.耳:罢了。 译文: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藻荇 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两层意思: 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古有一人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苏轼(1037—1101)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一读:读准字音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字词。 检查字词 遂 寝 藻 荇 横 柏 suì qǐn zǎo xìng héng bǎi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héng wú suì (宋)苏轼 二读:读顺文章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初步感受月夜美景。 例句如下: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单音节补双音节 省略内容要增补 语序颠倒要调整 修辞手法要体现 增删补改是规律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教师点拨 学生翻译 比喻 品读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