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小儿发烧讲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凝血酶,出现出血倾向。在小儿出水痘时,应用阿司匹林有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趋势。 2 乙酰苯胺类 此类药常见的有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一滴清等,也是较安全的解热药物,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过敏者可使用。用法为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一日3~4次。此类药不良反应较少,有报道,儿童每公斤体重用药量超过140mg,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3 吡唑酮类 此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安乃近、诺静等,疗效较强,但不良反应也较严重,此类药物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应慎用。 4 芳基烷酸类 常用的有布洛芬(拔怒风),用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mg~15mg,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不良反应少,其栓剂作为小儿解热药 疗效较好且安全,不良反应是偶有胃肠不适,严重的胃肠溃疡者不宜服用。 除上述四类之外,还有吲哚类,如消炎痛等,在小儿解热时使用较少。 什么时候给患儿服用退热药呢? 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一般来说,体温未超过 38.5度时,不要匆忙给孩子 服用退热药。不可在短时间 (4小时)内重复使用,以免 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幼儿急疹——宝宝第一次生病 临床特点是以忽然高热起病,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40℃或更高,持续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 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 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 大多为分散性,全身各处 均可见到,但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皮疹发出后1~2天便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亦不脱屑。  幼儿急疹时发热固然较高,但患儿精神状态好,全身症状轻,仅有轻度咽红,有时伴稍微咳嗽,无其它明显体征。 但在忽然高热时可能会发生惊厥,应该予以留意。在高热时可适当应用退热剂,并且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无并发症者不必用抗菌素, 用物理降温法,多饮水! 使用解热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属同一类的解热药一般不宜联合服用。 (2) 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服药时应注意与食物同时服用;有慢性出血性胃病的患儿,应尽量不用水杨酸类解热药。 (3) 注射给药除能迅速降低体温外,并无其他优点,还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必需,凡能口服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 (4) 应用解热药应以水杨酸类为首选,也可应用乙酰苯胺类、芳基烷酸类,疗程不超过一周,高热不退时也可考虑使用安乃近,但必须慎重 **WH0推荐应用扑热息痛口服,每次10-15mg/kg,发热持续不退可每4小时服用1次。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内生热原可产生各种炎性介质,非甾体抗炎药则可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其中萘 普生的解热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2倍,(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镇痛解热药,剂量为每次8-10mg/kg。目前不主张肌肉注射解热剂,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肌注不仅可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缩、坐骨神经炎等,且以上两药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用后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其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 全文完! 谢谢! `````` 小儿发热护理讲座 正常人的体温是多少? 大多数正常人来说, 口腔体温范围:36.7℃~37.7℃ , 腋窝温度范围:36.0℃~37.4℃, 直肠温度范围:36.9 ℃ ~37.9℃。 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 并进一步划分: 低度发热 37.5-38℃, 中度发热 38.1-39℃ 高热 39-40.4℃ 超高热 超过40.5℃ 小儿体温变化 家长要对小儿的体温变化 有所了解。 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 是在一定的范围中波动。 肛温为36.5℃~37.5℃, 腋下温度为36℃~37℃, 傍晚时体温较清晨时高, 哭闹、饮食过多以及运动 后都可影响体温使之稍有增高。尤其对于新生儿、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未成熟,外界气温、哭闹、喂奶、衣服的厚薄等均 能引起体温波动。 小儿发烧体温认定标准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 超过37.5℃就是 “发烧”,通常是 指“口温”。因为 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 ,所以分别定义如下: 口温37.5℃以上(含);耳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温38℃以上(含)。 及早发现宝宝发热的小方法: 1、摸: 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 小手和颈部后面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