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祖国土》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VIP

高一语文《祖国土》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祖国土》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祖国土》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出生在敖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的家庭,原姓高连柯,阿赫玛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她的诗作极善抒发女性的内心情感,富有音乐性。十月革命后,虽然对革命并不十分理解,甚至远离革命的现实,但与那些逃离祖国的白俄作家,是界线分明的,并写有《我和那些抛弃国土的人不同道……》(1917)。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此外还有诗集《光阴飞逝》(1909-1965年的诗篇)。女诗人一生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 【阅读指导】 ????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诗歌。诗人一生命运多舛,曾在1946年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但阿赫玛托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卫国战争时就写下了《起誓》、《勇敢》等爱国主义的诗篇,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她也在吟唱着:“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的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祖国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却感人至深。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为人们所熟悉,“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砂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的,同时也常常被大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的事物,被阿赫玛托娃挖掘出来,并被赋予了崇高的、庄严的意味。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不断接受着土地博大丰厚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阿赫玛托娃正是把这种对祖国土的理解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她用“类似日记的亲切与直接”(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语),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种“亲切与直接”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量,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物质感、具象感和音乐性。它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只有一个诗节的散文诗体,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韵步诗行组成,用复杂的韵律连接起来。英语十四行诗或称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将诗体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尾对句,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的极好形式,由于它很短,押韵又极严格,因此它要求诗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一般说来前8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6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阿赫玛托娃的这首诗其韵式就属于这种莎士比亚体,前面8行是陈述,接下来的4行是答案,最后两行是转折,点明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生的主题。诗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前8行为抑扬格4—6步,后6行为抑抑扬格3—4步,所谓抑扬格是指第一个音节轻读,第二个音节重读,而抑抑扬格是指第一、二音节轻读,第三个音节重读,这使原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虽然经过汉语的翻译不可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我们仍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感受到十四行诗的风格所在。 【思考与探究】 ????1、根据有关背景,思考:诗人笔下的“祖国土”象征了什么?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明确: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 ????2、思考: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明确: ????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见惯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 ????3、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揣摩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诗歌情感发展的脉络。 ????明确: ????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后四句在沉郁的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