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落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VIP

高一语文《落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落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落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晚年侨居美国的朱启平(1915—1993)是《大公报》的名记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1945年9月2日,他曾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写作背景 ????1945年9月2日上午,曾在美军硫磺岛、冲绳岛登陆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密苏里”号战舰静静地停泊在日本东京湾。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当重光葵拖着那条13年前在上海被炸断的残腿步履沉重地走下“密苏里”号时,上千架庆祝胜利的美军飞机从东京湾上空呼啸而过。 ????当年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受降仪式,曾经是举世瞩目的新闻焦点。当时在场采访的中国记者共4名,但只有一位将此历史性事件写成长篇通讯,题为《落日》,发表后备受称许,成为传世之作。作者适当而立之年,名叫朱启平,是重庆《大公报》派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随军记者。事实上,在《落日》之前,朱启平所撰随军通讯早已脍炙人口,如《鹰扬大海》记述美航空母舰官兵生活。而上世纪70年代末,他所写在法谒戴高乐将军墓的评论文章《伟大的平凡》,在国内激起很大反响。 日本代表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 【阅读指导】 ????《落日》这一长篇通讯,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新闻事件。作者朱启平当时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于日本投降仪式结束后,当即写成通讯并发出。 ????《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它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落日》是一篇很好的新闻作品,学习新闻写作的人常视之为范本,它同时又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强烈的现场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落日》的主体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除开头外,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开头,总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交代所报道的事实的来源。本通讯第l段交代了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精确到分,地点则清楚地交代出作者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距离:“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说明观察得真切。点出自己是“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说明新闻来源,表明其真实可靠。 ????第2段,扼要地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概括地表述了这个受降仪式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作者指出这个受降仪式意味着“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里所说的“70年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永志不忘”,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开头这两小段,一下子拎起了全文,让我们迅速地把握住中心。 ????第3段,方才是事件的开始。通讯从“天刚破晓”落笔,以后就以时间为经线,逐层逐次往下写。7点多登上了“密苏里”号战舰。在事件开始之前,作者先腾出笔来,描写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受降仪式是在一条泊于海湾中的战舰上举行,会场很有些特殊。“‘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篮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鸟瞰式地写出了舰面上人群密集的总貌。然后分写来到主甲板上的人们的身份、穿着、活动状况。陆战队士兵、水兵、军官、各国记者。这里的用笔,可谓抓住人物的特点,要言不烦。如“陆战队士兵”,着重写他们的衣着,用“军衣洁白、折痕犹在”,点出他们对于这场受降仪式的重视,用“满脸笑容”表现出水兵们内心的欢愉,用“互相招呼”道出了他们的忙碌。在写完了人以后,转过去写战舰、周围环境以及海面上的情景。战舰威武雄壮,“16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横空一笔,显示了盟军的威慑力量。“灰云四罩,海风轻拂”,这些对于天象、气候的描写,是静态的,为各国签字代表乘着舰船向“密苏里”号战舰飞驰的描写提供了背景。第3段,乍看上去是闲笔,但是实际上起着渲染气氛,把各种人物调度开来的作用。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转入中心会场,时间仍然是在受降仪式举行之前,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