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虞美人》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虞美人》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李煜
??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重点字词】
????春花秋月:指年岁的消逝,岁月的变化。
????东风:春风。
????故国:指南唐。
????不堪:不忍。
????雕栏玉砌(qì):雕饰过的栏杆和玉石做的台阶,代指过去的宫殿。
【阅读指导】
????李煜,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赐药毒死。今存词30余首。
????这首词据说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真实与否不可定论,但词中所含惊天泣地之情却历来为人感叹。
????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端悲苦的。窗外,春去秋来的岁月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词人自己的“春花秋月”与先前有了太大的不同,天上地下的巨大变化让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感叹。“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无数的“春花秋月”,那些让人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怎能数得清呢?可惜的是,以往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这一句“往事知多少”无形中把他的苦痛又加深了一层。“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后主归宋后又过了一年。一个“又”字让李后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放笔呼号,也是一声深沉的浩叹。试想,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月光中的苍茫,多少故国之思,多少凄楚之情,多少美好时光,多少令人心碎的场景此时会一起涌上心头?不能回首,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明之中的故国如今是怎样的物是人非呢?在这里,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他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读此词,让人无法对这个亡国之君作出任何的责备,而只能沉浸在他所营造的浓重的悲剧氛围中。
????下片,“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像与慨叹:“雕阑”、“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亡国后,李煜由一国之主一下跌落为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追问:“问君能有几多愁?”人生能有“几多愁”呢?诗人自问自答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地汪洋恣肆和如春水般地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读来亦如春江波涛般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在这里,李煜又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将一己之悲化为人类的悲情。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蓄势而发,如一江春水,毫无节制,盘旋往复,波澜起伏,不顾一切,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而又深广无尽,令人无法不扼腕而叹。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深味此词后再读这种评价真让人感慨万端。
????这首词的特点有二:
????一、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头是发问,写眼前实景;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人回忆之中,这又成了虚写。虚写后又立即回到实景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后又回到了虚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下片一开始也是虚写,是作者想像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笔力全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把一己之愁化成了人类的悲情。全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二、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如何才能用文字表达得具体形象呢?作者用起伏跌宕的笔法把这一感情表达得让人似乎能身临其境,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