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_2010年冬季北极涛动季节内振荡的成因分析_沈新勇.docxVIP

1980_2010年冬季北极涛动季节内振荡的成因分析_沈新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0_2010年冬季北极涛动季节内振荡的成因分析_沈新勇

2016 年第 39 卷第 1 期: 1-7论 著www. qk. nuist. edu. cn / dqkx1980—2010 年冬季北极涛动季节内 振荡的成因分析沈新勇①②,王涛①③* ,赵南④,黄伟①②,王乙舒③⑤,崔妍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③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6;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⑤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 * 联系人,E-mail: nick_bsb@ 126. com2013-03-06 收稿,2013-06-26 接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项目( 2015CB453201; 2013CB4301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PIT2014)摘要采用 NCEP / NCAR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冬季热带外低频振荡( 大气角动量收关键词支及地形力矩) 与 AO( Arctic Oscillation) 指数进行计算,通过功率谱和统计分析发现, 低频振荡 它们都存在 30 ~ 60 d 的周期,大气角动量收支与山脉力矩的变化为正相关,且显著响 AO应 AO 变化。通过动力学诊断分析初步认为,北半球两大地形的山脉力矩作用于纬向 大气角动量 大气角动量,副热带纬向西风发生变化,改变南北西风偶极子结构,使得 AO 产生变化, 地形力矩 而且在两大地形中以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作用为主。通过对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动力学 诊断发现,在高( 低) AO 指数阶段,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激发准定常行星波并作用于副热 带西风,导致副热带西风偏弱( 偏强) ,高纬西风偏强( 偏弱) ,因而 AO 偏强( 偏弱) ,平流层极涡偏强( 偏弱) ,极涡强( 弱) 中心偏向东北亚。在最近的 40 a,大气低频变化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季节内振荡方面,观测研究表明热带外 季节内振荡可描述为周期性振荡。Ghil( 1991) 认为 描述季节内振荡的一个指标是全球大气角动量(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AAM) 。Dickey et al.( 1991) 通过分析发现大气角动量存在 40 d 和 60 d的峰值,其中 40 d 是与地形不稳定振荡相联系的峰 值周期。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罗德海和李崇银( 2000) 把亚洲和美洲山系作为双波地形,研究在地 形强迫作用下 Rossby 波的不稳定性,指出在中高纬 度地区可以形成 30 ~ 60 d 的低频振荡,论证了地形 对低频振荡的作用。王晓聪等( 2009) 通过分析北 半球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随纬度的变化特征表明:冬季低频周期最大值位于 35°N,最小值位于 60°N。在北极涛动方面,AO( Arctic Oscillation) 作为北 半球中高纬度行星尺度大气环流变率的第一模态,影响着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施宁和张 乐英( 2013) 认为 30 hPa 高度场正 AO 事件加强时, 贝加尔湖地区对流层中易出现显著位势高度的正异 常,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向南扩展。Wallace( 2000)计算发现,中纬度西风强度指数与 AO 指数的相关 系数分别达到 0. 95 和 0. 98,这说明中纬度西风强 度 AO 之间高度相关变化近乎一致。Baldwin et al.( 2003) 认为北极极涡可以看成是 AO 在高纬平流层 的活动中心并且极涡的异常变化信号会向下传播影 响低层环流。姜忠宝等( 2013) 研究发现极涡中心 位置上下层变化规律相同。AO 从时间尺度上可分 为年代际、年际及 10 ~ 20 d 和 30 ~ 60 d 变化( 龚道引用格式: 沈新勇,王涛,赵南,等. 2016. 1980—2010 年冬季北极涛动季节内振荡的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39( 1) : 1-7.Shen X Y,Wang T,Zhao N,et al. 2016. Cause analysis of AO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winter of 1980—2010[J]. Trans Atmos Sci,39( 1) : 1-7. doi: 10. 13878 / j. cnki. dqkxxb. 20130306003. ( in Chinese) .2016 年 2 月第 39 卷第 1 期溢等,2002) 。Wallace et al. ( 2000 ) 认为 NAM / AO主

文档评论(0)

daoxbivi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