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在罗马法中,有严正契约和和诚信契约的划分。其中,严严正契约的债务人只需严格依依照契约的规定履行义务,凡凡契约未规定的事项,债务人人不需履行。对契约的解释,,只能以契约所载的文字含义义为准。而与此相对的,诚信信契约则承认契约在调整契约约关系时人们预见性的不足。。诚信契约的债务人不仅要承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要要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务。 诚信契约的出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在合同法法中引入新的机制虽然在一定定程度上冲击了合同和合同法法概念的稳定性,但把某些边边界模糊的权利排除在合同权权利(或可以约定的权利)之之外是不合理的。 事实实上,合同法的保护范围之所所以得以迅速扩张,决定于社社会发展过程中信用制度的发发展及交易安全的要求。在法法理上,它主要是通过诚实信信用原则的广泛运用加以实现现的。 从诚实信用原则则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经济济生活的发展,整个社会交往往的有序化的要求也渐次提高高,但是法律面对极为复杂的的社会经济关系难以一一加以以规定,而必须借助道德的力力量予以调整。而在法律层面面上,附于其强制性的效力,,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因此,,随着诚实信用原则扩张的同同时,合同责任也随之扩张。。而诚实信用原则本质要求并并不分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的的区别性保护,因此即使在没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合同责任中对精神权利的保保护也是题中之意,这样才能能最终实现具体的社会正义。。罗马法中严正契约和诚信契契约的划分也从另一角度表明明,合同责任从来都不是完全全财产责任的特质。当然,社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诚实信用原原则适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是主主线。 (三)精神损害害赔偿的演进 在古代法法律中,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作为近代民法典的标志的11804年法国民法典确定的的精神损害赔偿,其在138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负赔偿之责。”该法条对“损损害”没有明确范围,通说认认为指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这一规定的贡献是体现了人人格在法律上的独立,更为重重要的意义在于人身权在技术术上的物化。这样,人身损害害与财产损害一样,为在审判判活动中也可采用技术手段进进行合理量化打下了法律基础础[5]。 相对于法国国民法典来说,稍后的德国民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确立了较较为完备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度,充分体现了人格商品化的的思想。德国法学家基尔克认认为虽然金钱的确无法弥补受受侵害的精神利益,但是,它它可使受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到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金钱钱赔偿在这种情况下,是民法法典唯一可以采用的给受害人人以满足的方法[6]。德国国科隆大学私法史研究所所长长海恩茨休布纳指出“一个人人的名誉受到广播或新闻报导导的严重破坏时,能够要求对对他的非财产性的损害给予赔赔偿。本来我国的法律是基本本上不许可这种赔偿的。………可是法院在严重侵犯人格权权的案件中,也都判令赔偿损损害。”这句话道出了对人格格商品化理论的肯定,也道出出了精神损害赔偿从否定到肯肯定的过程。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人本本身的觉醒程度已非上个世纪纪初可比,于是随着交易的复复杂和日常化,新的精神损害害赔偿的观点出现了。不过这这种新的观点不是从人格商品品化出发,而是从合同法所保保护的财产利益出发。德国学学说和判例认为,合同法上以以支付金钱方式购得的利益,,依交易观念,此种利益即具具有财产价值,从而造成的损损害,应属财产上的损害,被被害人得请求金钱赔偿,以恢恢复原状。也就是说,采取了了扩张财产赔偿的概念,创设设非财产损害的商业化,实现现非财产损害的财产化。而英英美法系则通过判例确定了违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题。在JAVISV.SWAAN'STOURS19773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适当的案件中,在合合同法上可以对当事人精神上上遭受的痛苦授予损害赔偿。。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度假假合同,或者提供休闲娱乐和和享受合同。如果合同的一方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那么,,由于违反合同给对方当事人人造成失望、痛苦、烦恼和挫挫折的,可以授予精神赔偿。。……补偿他应当得到但却没没有得到的休闲和快乐。”[[7]休闲和快乐本来属于心心理上的感受,其后果是精神神损害,而本案却以合同法授授予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不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合同法上财财产责任的扩张,与德国法上上非财产损害的财产化具有同同样的效果。 通过以上上分析,精神损害的发展有着着明显的脉络,即从人格的法法律技术物化到人格商品化再再到非财产损害的商业化、财财产化。从这一演进过程考察察,合同法上判处精神损害赔赔偿应并无多大困难。 三、违约精神损害保护的必必要性及相反观点评析 (一)产生及保护的必要性性 1违约为何产生精精神损害?

文档评论(0)

etg6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