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现状及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师职称现状及考

中小学教师职称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施行已历二十余年了,这一制度的施行对今天中国大地上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促进作用又如何呢?有何影响?它又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县区农村中小学,就农村中小学现有教师职称制度的现状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分析,希望籍此以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民主化、公平公正化,并振救中国濒临崩溃的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 就目前所知,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滥”、“脏”、“差”。而直接导致的后果也可以概括为:“收入悬殊,劳资倒悬”;“疲于虚政,凉了爱心,怠于上进”;“职称体制,祸国害民”。这里笔者绝对没有诋毁这一伟大创举之意,只是就其所造成的影响作一陈述,希望能引起一点注意,抑或对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尽一点绵薄之力。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滥” 职称本应该是对一个人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的认可,是对其继续努力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一种鼓励,但现在看来,职称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成了一种特权和利益的代表,也成了教育混乱和衰败的致乱之源之一。具体表现为: 学校中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没有民主,校长、中心校长一手遮天,我行我素,这是致乱之首; 同工不同酬,多劳少得,不劳者多得,教师怨气炙天,出勤不出力,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这是第二; 违法乱纪者享之,遵纪守法者烹之,职称评定背景优先,金钱次之,工作不算,不务实绩,这是第三; 职称管理混乱,体制滞后,政策弹性大,有时人为设置障碍,上下沆瀣一气,只看礼厚贿重,不问工作实际,这是第四;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具体在日常教学管理和职称评选过程中,校长、中心校长权力过炽,每年考核、评优、评模,自己最先,好恶、背景、金钱优先,工作放在最后。只要你肯送礼,愿意向“领导”靠拢,评优、评模优先;只要你肯“孝顺”,愿意与“领导”打成一片,可以不用代课,不用上岗,工作自有“革命的老牲口”们去做,评优评模照常优先,评定职称更是优先;每年考核,被考核者先签字同意考核结果,然后“领导”“集中”评定,秘密进行暗箱操作,任你累死累活,优秀模范与你无缘,还落个日日批评、月月挨骂。 连法律都写的清清楚楚——“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但再看实际刚好相反。晋升了职称的人有40%以上的早已不再代课或不用代课了,他们中的人有的当了校长、中心校长、报账员、督导、扫盲指导等等;有的看门房、送报纸、伙食管理员等,去充实所谓的后勤工作了,使得学校后勤人员总数远在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另外一部分仍处在一线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绝大多数不再担任所评学科的教学工作,去从事地理、生物、社会自然等不作考查的学科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二十几岁晋升中级职称后,就整天喊“老了”,不能再任所评学科教学工作了,工作松懈、吊儿郎当,一些没有了晋升前的影子,请假后应聘到私校却又活力再现。因为近几年来物价飞涨,连续几次调资都按职称上调,一些不反映工作,工资差距愈拉愈大,尤其是冠以缩小收入差距的所谓“绩效”施行后,更是雪上加霜,而那些集中从事主要教学工作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晋升或没有该死的指标而不能晋升的,几乎丧失了从教的信心。更令人不解的是,有职称的人工资不仅比其他人高,就连采暖也比别人多,似乎初级职称的教师不怕冷不用采暖,或者他们太过劳累了,少采点暖也无所谓吧! 面对这种种不公平现状,他们只能怨气炙天、无能为力,所多的只是对工作的懈怠,他们绝大多数人每人承担着近两个人的工作量和教学任务,(一半是自己的,另一半是挣工资而不用上岗的人的)如此一来,一人松懈出勤不出力,耽误的却是两个人的工作。农村教育就这样一天天疲软、疲软、再疲软,到了几近崩溃的边沿。 对于每年职称评定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怪现象,足令还有点人性、有点良知的人发指、义愤填膺。笔者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学生,是山区定向师范生,其成绩可见一斑,但这个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因教不了书,家庭条件好,买了一辆二手桑塔那,整天载着中心校长下乡“检查工作”,在条件刚够的那一年,中心校长力排众议,人为设置障碍,将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书的教师挡在晋升门外,而将晋升职称的指标直接给了他的“司机”;还有一教师,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放假时校长才发现他所教的班级数学有一整章竟然没上,就是在造成如此重大教学事故的当年,此君依然顺利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成为当地最年青的中级职称教师。 在这没有丝毫民主管理体制下,那些勤勤恳恳、认真诚实的教师对评聘职称愈来愈不抱什么希望,许多人破罐破摔,于是工作开始松懈,态度逐渐冷淡,教学质量每况愈下,民怨沸腾。无怪乎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乘法时出现了不少诸如“三八二十七”、“七八五十四”的笑话,更有甚者不知道二和三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其实这些学生又何尝不是小学高级教师们的高徒门生呢?我曾接手一位小学高级教师送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