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九中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VIP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九中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九中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吉化九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忙而有序的学校生活已经两月有余,现在是检验你们学习成果的时刻了。相信你们已经成竹在胸,那么就用自己美观大方的书写,准确完美的表达,给自己一个惊喜。(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污秽( )默契( )重荷( )棹着( )行辈( ) 捋着( ) 2、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填出相应的四字词语(5分) (1)、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 ) (2)、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 ) (3)、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 (4)、形容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既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 (5)、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这样做。 ( ) 3、诗句理解(10分) (1)、苍苍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我们诵读古诗,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经常会带给我们一些思考。《论诗》中的“ , ”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4)、时光流逝,世事苍茫,诗人客居他乡,怎能不引发强烈的眷恋故土之情呢?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道出“ , ”的思乡愁绪。 (5)、刘禹锡的《陋室铭》从《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出,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主旨与警策的文句是: , 。 (6)、《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4、 7年来,一辆老式自行车,一个旧水壶和一只用塑料袋包着的旧皮包陪着68岁的陈欠水走遍惠安县所有行政村,总行程达8万多公里。为当地2899名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办实事,走访白内障患者达1.28万余人,其中1676人已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为颂扬陈欠水的优秀品质,请完成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坚持不懈助残障传递温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阅读甲文,回答问题。(1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作者 ,是 家。(2分)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莲( ) 亭亭净植 ( ) 不染 ( ) 7、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意思。(1分) 8、文中主要描绘的是莲花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菊与牡丹呢?(2分) 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态度?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态度。(3分) (二)阅读乙文,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0、“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的“杳”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1、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 ”一词相照应,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 1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2分)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