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14.6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24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ào) 比较(jiǎo) 锐不可当(dānɡ) B.干涸(hé) 避讳(huì) 栩栩如生(xǔ) C.粗犷(ɡuǎnɡ) 细菌(jūn) 津津有味(jīnɡ) D.狭隘(ài) 哺育(pǔ) 高瞻远瞩(zhǔ) 2. 结合语境,对下面语段中加点的错别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因为贪睡,错过了欣赏那变换莫测的海市蜃楼的机会,想象着碧海中忽然涌出星罗旗布的房屋,听着有幸目睹了这奇观的人兴至勃勃的谈论,我满心的懊诲无以言表。 A.换——“变换莫测”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海市蜃楼无规律可循的奇异变化,此处加点的“换”应改为“幻”。 B.旗——“星罗旗布”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海市蜃楼中房屋排列的样子,此处加点的“旗”应改为“棋”。 C.至——“兴至勃勃”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人们谈论海市蜃楼时高兴的情趣,此处加点的“至”应改为“志”。 D.诲——“懊诲”这一词语在文段中写的是“我”没有看到海市蜃楼的心情,此处加点的“诲”应改为“悔”。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庙会上爽口美味的小吃,京腔京韵的吆喝,令人目不暇接。 B.漂泊在外的游子,终究要回到故乡,这种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阶段只是打下基础,成才之路其实很长。 D.人与人接触久了,时间长了,才知道什么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用一组词语概括下面语段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蓝色的炊烟,与轻纱般的薄雾交织在一起,从一层层的黑瓦飞檐中浸过,然后蒸腾而上,轻盈飘逸,与江面、河面水汽集结,慢慢地散开来,将整个古镇笼罩得恍惚迷离,上不见顶,下不见底。不知道这古镇究竟有多大,不知道这黑瓦飞檐究竟有多少层,是不是一直重叠到天上去。 A.层峦叠嶂 风调雨顺 B.井然有序 巧妙绝伦 C.水乳交融 诗情画意 D.流连忘返 世外桃源 5.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宋代,谜语与传统灯彩艺术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谜”。借助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使灯谜以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让民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赏灯猜谜也逐渐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 A.灯谜借助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 B.在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中,灯谜的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C.借助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灯谜以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D.灯谜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得到了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 6.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植物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又觉得其可恶!你们是靠根养活的,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杨柳没有这般可恶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下,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拥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A.文段在开头运用设问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植物是否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肯定的回答表明了作者的看法。 B.“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一句运用反问的方法,强调了根对枝叶花果的养育之恩,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花木向上的厌恶之情。 C.作者用“俯首”“拜舞”“亲吻”赋予杨柳以人的行为,描写杨柳枝条垂向根部、随风摇摆、贴近树根的姿态,表现杨柳“不忘记根本”的特点。 D.(千万条陌头细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柳枝条垂绕在树根周围的可爱样子。 7.在“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读书体验,借鉴别人的阅读方法,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班会接近尾声时,主持人李明

文档评论(0)

hwvm6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