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课件(冀教版).ppt

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课件(冀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课件(冀教版)

1.孔子的政治思想 2.孔子的教育成就 * * * * 孔子和百家争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孔子 主张实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反对苛政和暴力。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苛政,任意刑杀,各种残暴的统治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根本谈不上“仁” 。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爱人”主张,恢复西周的分封制重整统治秩序。 背景: 创办学校,打破贵族的垄断教育 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坚持启发诱导的原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温故而知新” 二、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呢?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人到处游说讲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且,各学派之间还互相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浪费。 墨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税收,反对兼并战争。 儒家的代表人物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