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用杏引种栽培及适应性试验研究.doc
仁用杏引种栽培及适应性试验研究
摘要 仁用杏是以取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品系之一,龙王帽是其中一个主要代表品种。2005年,从河北涿鹿引进龙王帽等仁用杏品种,在会宁县东山林场建立仁用杏良种繁育基地2.67 hm2,经过3年的繁育试验,5年的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基本上掌握了仁用杏在黄土丘陵区的繁育技术要点及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数据,为会宁县发展仁用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仁用杏;龙王帽;引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73-02
杏属蔷薇科(Rosaceae)杏属(Armeniaca Mill)。仁用杏是以取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品系的总称[1]。2005年,研究人员从河北涿鹿引进龙王帽、一窝蜂、北山大扁和一串铃4个仁用杏品种,在会宁县东山林场建立仁用杏良种繁育基地2.67 hm2,经过3年的繁育试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仁用杏在黄土丘陵区的繁育技术要点和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向社会提供仁用杏成品苗18.5万株。在引进繁育成功的基础上,2008—2012年实施了仁用杏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抓点试验示范与大面积推广相结合,把其他地区发展仁用杏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同白银市山区的小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状况、人的素质相结合,对仁用杏在甘肃省会宁县的生长结实情况、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设在会宁县东山林场、会宁县杨集乡陇川村林场。仁用杏苗木繁育试验地设在会宁县东山林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02′~105°06′,北纬35°40′~35°44′,海拔1 704~2 018 m,年平均气温7 ℃,年均降雨量380 mm,无霜期156 d,土壤为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为1.3%,pH值为8.2。林场总面积753 hm2,其中育苗地5.3 hm2,属黄土丘陵山坡地,无灌溉条件,幼苗期靠人工浇灌,每年视其干旱情况浇灌2~3次。
仁用杏丰产栽培园试验地设在会宁县杨集乡陇川村林场,地处会宁县南部华家岭林带,属黄土沟壑温带半干旱地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20′35″,北纬35°31′,海拔2 115 m左右,年平均气温6 ℃,降雨量412 mm,无霜期130 d,≥10 ℃的积温1 760~1 989 ℃,年平均蒸发量1 543 mm,土壤为灰钙土,含全氮0.41%、有机质1.89%、碱解氮85.8 mg/kg、速效磷4.2 mg/kg、速效锌133.9 mg/kg、碳酸钙11.89%,pH值8.3。林场无灌溉条件,幼树定植后人工浇灌定苗水,以后靠自然降水维持生长。
1.2 供试材料
苗木繁育用的砧木为当地山杏一年生实生苗,接穗是从河北省涿鹿引进的龙王帽和一窝蜂。丰产栽培试验园的供试材料为该项目苗木繁育基地提供的一年生龙王帽成品苗,平均苗高1.4 m,平均地径1.6 cm。
1.3 试验方法
1.3.1 苗木繁育试验。砧木培育分别采用了春播和秋播,嫁接方法采用了劈接、带木质芽接、“T”字形芽接,通过连续观测育苗后的发芽成活、生长表现、病虫害防治各因子,对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1.3.2 丰产栽培试验。从建园挖坑到投施基肥,从苗木定植到定干抹芽,从生长季节管理到冬剪管护越冬,均设立对照样地,连续观测试验地杏树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病虫发生防治等情况,通过相关因子的定量分析,对技术效果做出评价[4]。
连续记载苗木繁育、丰产栽培试验园的投入、产量、销售收入,与当地同等立地条件下的农作物、普通苗木、山杏园进行比较分析仁用杏苗木、丰产栽培试验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地一年生山杏实生苗(砧木苗)当年生平均地径可达0.8 cm,苗高达0.9 m。一年生嫁接成品苗平均地径达1.0 cm,苗高达1.1 m,嫁接平均成活率达86.3%,其中劈接成活率最高,达95%,其次是带木质芽接,达87%,再次是“T”字形芽接,达77%。二年生嫁接成品苗平均地径达1.64 cm,苗高达1.58 m,其中:I级苗达75%,II级苗达18%,III级苗达7%,苗木出圃合格率达93%。经测定,试验园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平均每株结果41个,第4年平均单株结果68个,第5年平均单株结果135个。鲜果出核率15%,果核出仁率34.2%,平均单仁重0.8 g。
2.1 不同播种方式对仁用杏砧木苗发芽、生长的影响
砧木苗的播种方式不同,发芽生长情况也不一样。据调查,山杏砧木苗秋播平均出圃率达93%,而春播平均出苗率达76%,且秋播苗较春播苗生长表现较好。
2.2 不同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