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效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曝光效应.doc

曝光效应   开篇小实验   现在,请拿出你的手机,打开照相功能,选择前置摄像头进行自拍。3,2,1,茄子……   照片拍好了,是不是和拍照时手机呈现的图像相反呢?那么对比一下,你更喜欢按下快门前的“自己”还是照片中的“自己”?   接下来请叫上你的各路亲朋好友来选择一下,他们更喜欢哪个“你”?   我的实验结果是:只有我更喜欢快门前的“我”。What about you?   如果你常常照镜子,与自己“天天见”“时时见”,我想你的结果也会和我一样。   快门前的“你”就是镜中像的“你”,而照片中的“你”则是他人眼中的“你”。我们常见到镜子中的自己,因而更喜欢它。这种因为熟悉而喜欢的现象称为曝光效应。   (你的结果不同么?别恐慌,这并不代表你是异类,在1977年心理学家Mita,Dermer,Knight所做的研究中,也有32%的实验对象没有选择镜中的自己。)   身份与来历   曝光效应(me re exposureeffect),也称熟悉效应、多看效应、重复效应等,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这些事物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人们对它的喜欢程度。   曝光效应也算得上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876年费希纳(GustavFechner)所做的研究。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铁钦纳(Edward Titchener)也称这种熟悉感如春天般温暖。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扎荣茨(Robert Zajonc)对曝光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字词、图片、声音等,只要多次呈现就会让人们产生更加积极的评价。即使呈现的时间非常短暂,在人们还没有知觉到呈现内容的无意识情况下,曝光效应也会发生,这让人深深地觉得“爱你不需要理由”(Preferences need noinferences)。   为什么会有曝光效应呢?科学家们猜想这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地适应,将不熟悉的环境变得熟悉,在适应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安全和舒适。因此,熟悉总伴随着正性情感。根据现代的认知理论,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认知,而陌生的事物需要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人们要经过复杂的加工将陌生事物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同化),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新信息(即顺应)。So,take ifeasy   积极的运用   曝光效应的应用有多广,看看广告就知道了。   广告有着天然的曝光效应。“黑白分明,我就这味!”“缤纷是我,我就这味!”“I’m Iovin it”这几句话你熟悉吗?这些味道你吃过了吗?这个地方你喜欢吗?这句话你唱出来了吗?“读书重要,身体也重要,跟我来。”这里的限量公仔你买了吗?“招牌美食,天天半价!”“pizza andmore~”新菜单又来了,你过去尝鲜了吗?   相信大家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了这些广告语。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一出新菜单,电视上就开始轮番轰炸。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灯箱广告也都充斥着这些美食。这种“强迫熟悉”会增加你对它们的好感,从而被新出的食物勾走。想想你是不是有过这种时候:   “吃什么?”   “随便。”   “我看麦当劳出的那个新汉堡包挺好吃的样子,我们去尝尝吧!”   “走着!”   随着电影《小时代》的热映,电影主创及各位演员频繁游走于全国各地,相关微博在热搜榜上高居不下。你有没有去贡献票房呢?即使你没有看过原著,即使你不是郭敬明、杨幂、柯震东以及其他帅哥美女的Fans,即使你看了豆瓣并不高的评分,两天过亿的票房仍然可见曝光效应的威力之大。   同样,哪位歌手要发新单了,Ta就会开始在各大卫视、各个电台打榜。当某首歌经常出现时,你有没有觉得——嗯,其实还挺好听的。   恼人的反面效用   虽说曝光效应作用巨大,不过在诸如《爱情买卖》《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等一首首神曲不断奏响的时候,在“耳虫”出现了消除不掉的时候,再好听的歌曲也会令人抓狂了。因为万能的倒U型曲线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适度!   对于一个新的公司或产品来说,曝光效应同样不可忽视。回想一下“橡果国际”等一类电视广告刚推出的时候,大家是不是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在各大电视台、各种节目间隙都插播同样的广告时,就开始让人觉得厌恶了。大量实验发现,呈现了10~20次的目标往往是最招人喜欢的,超过了这个量,喜欢程度便开始下降。因此,要避免出现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嗷嗷嗷型广告,以及满公交车循环播放的“5~8~同~城~”。   比起以上曝光过度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有一种更糟糕的,就是令人讨厌目标的曝光效应。   对于第一眼看上去就讨厌的人或事物,如果频繁地出现就更加不受欢迎了。在某些负面新闻爆出时,想要挽回形象,除了道歉的补救措施外,还得减少曝光,先在“热闹”的时期低调淡出公众视野。在郭美美微博炫富引发慈善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