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杂交水稻新组合eⅡ优315在顺昌县的种植表现,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eⅡ优315;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福建顺昌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30-01   eⅡ优315(原名e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用大穗型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与优质抗病恢复系FR315配组育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12),适宜在闽北地区作中稻种植,2005年参加省中稻A组区试,平均产量达8 097.4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4%;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8 378.7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6%,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90.4 kg/h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92%。2012年在顺昌县建西镇等地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   1 种植表现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顺昌县示范种植,表现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分蘖力、长势旺盛,株叶形态结构理想,成熟期转色佳,不早衰,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株高122.0 cm,穗长25.4 cm,穗总粒数168.8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7.2 g。   中稻在5月8日播种,秧龄32 d,7月27日开始孕穗,8月28日始穗,9月3日齐穗,10月4日成熟,全生育期149 d。   1.2 产量表现   顺昌县于2012年引进该品种种植,在建西镇安下村种植0.1 hm2,实际收获干谷8 214 kg/hm2;在谢屯村种植1 533.3 m2,实际收获干谷8 251.5 kg/hm2;在际会村种植0.2 hm2,实际收获干谷8 248.5 kg/hm2;在际滨村种植1 333.3 m2,实际收获干谷8 070 kg/hm2。   1.3 米质与抗性   米质: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7.3%,粒长6.2 mm,长宽比2.4,垩白粒率41.0%,垩白度6.1%,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6.0 mm,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9.3%,米质达部颁3级标准。eⅡ优315在2012年示范种植,表现为耐肥、抗倒伏,经田间调查,苗期未发现叶瘟,成熟期穗颈瘟、纹枯病零星发生,中抗稻瘟病。   2 栽培技术   2.1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确保芽齐芽壮   浸种前晒种1 d。用清水精选浸种12 h,再用强氯精药剂500倍液浸种6~8 h,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再继续浸种12 h,每天换水2~3次,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活水浸种,浸种最好夜浸日晾,反复多次浸晾,待种子吸足水分后保持35~40 ℃进行高温破胸,种子全部破胸露白后即可播种[1]。   2.2 稀播种,育壮秧   在顺昌县作中稻栽培,应掌握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采用湿润育秧,用种量15.00~18.75 kg/hm2,做秧田时施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基肥,施呋喃丹30~45 kg/hm2杀虫,按厢面140 cm,沟宽30 cm分厢并整平厢面,待泥浆沉实后播种,播种均匀,播种后保持厢沟内有水,严禁厢面积水。在秧苗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900~1 350 g/hm2对水450 kg控长促蘖,并施1次断奶肥,在秧苗2叶1心后浅水勤灌,在插秧前3~4 d施1次送嫁肥,秧田追施尿素37.5~45.0 kg/hm2,秧龄掌握在30 d左右。同时,要预防鼠害和鸟害。   2.3 合理密植,实行畦厢栽培   插秧规格为21 cm×21 cm或18 cm×24 cm,丛插2粒谷苗,插基本苗60万~75万根/hm2。按畦宽150 cm、沟宽25 cm左右、沟深15~20 cm,整成畦厢,每畦插8行,畦面保持3 cm水层,定期清沟,第1次清沟在水稻返青后进行,第2次清沟在第1次清沟后20 d左右,实行畦厢栽培,以提高边行通风透光效应,达到调气养根保叶的目的,促进稻苗生长。   2.4 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施用水稻专用肥(N12%、P5%、K8%)450 kg/hm2;促蘖肥于四叶一心期施复合肥75 kg/hm2,促进早生快发,争取低位分蘖。穗肥于倒2叶露尖时(颖花分化期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看苗酌情施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穗肥,以防颖花退化争多粒[2]。   水分管理上,应根据播后畦面不上水、沟中半沟水、秧板湿润为宜,现青后以跑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