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研究报告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 可行性报告 项目(课题)名称: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 申请单位:绥中县食用菌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淑平 联系电话:0429-6124765 6135804 传真电话:0429-6134137 E-mail:china.lishuping@163.com 起止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10月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 1、项目提出背景及意义 1、1 背景和意义: 1、1、1 当前,珍稀食用菌生产中所用的菌种种类有限,现有菌种也存在着品种退化,产品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单孢杂交、紫外线诱变、野生菌种驯化、原生质体融合等是目前菌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品种更新方法仍然满足不了生产中的需要,制约了生产中的进一步的应用。加入WTO后,由于珍稀食用菌生产要求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其市场广阔,前景看好。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发展,要求品位越来越高。从十年来国内、国外市场销售情况看,出口的香菇、滑菇、平菇等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等,不仅国内市场紧俏,国际市场更是亏空量很大,使得这一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效益非常好。 1、1、2 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 。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 1、1、3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有苦杏仁味,素有“平菇王”之称。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菌种搭载后在育种上有重要的意义,航天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开创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新途径。 1、2 本所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1、2、1 我所位于绥中县绥中镇,是我市食用菌产业重点培育的科技示范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珍稀食用菌出口创汇企业。2004年我所生产的“顺成”牌杏鲍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是葫芦岛市唯一一家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现有设施栽培场地20000㎡,产量200T. 1、2、2 所内有一支具有较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水平的职工和技术队伍,能够解决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确保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空间诱变育种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2、3 本所有恒温库一座,可控温设施栽培场地1000㎡,可保证实验栽培的顺利进行。同时本所技术力量较强,聘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四人,技术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为中科院微生物所,东方红宇航技术公司。 2、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 2、1、1 航天育种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3个国家成功进行了卫星搭载的航天育种,我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应用,航天育种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7年我国开始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上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遗传所、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等科研单位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送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在此后的10多次搭载中,先后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种子、蔬菜以及微生物菌株等等800多个品种搭载升空,经过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的实验选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蔬菜的新品系,也从中选育出了一些对产量有突破性的突变株,农作物抗旱、抗涝和抗病力也明显增强。 2、1、2 微生物方面,中国科学院于1987、1990年先后两次将赤霉素产生菌搭载卫星,搭载结果显示效果提高;随后,头孢霉素工程菌、果胶酶淀粉酶产生菌、抗生素菌种、糖化酶、灵芝进行空间诱变育种,效果良好,许多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发展趋势: 2、2、1 伴随着载人航天的实现,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继地球、海洋、天空之后,航天技术正把地球文明推向高远浩瀚的宇宙。世界上颇有远见的专家们都认为,近地轨道将是下一次新工业革命的场所。据美国空间政策中心预测,到2010 年,不含商业卫星,美空间商业化收益可达6000 亿至1万亿美元。 2、2、2 我国在1986 年制定的“863” 计划中,将空间植物学研究列入空间生命研究计划,并确定我国实施航天育种工程的策略为: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国务院批准了“航天育种工程”的重大项目,计划发射返回式农业科研卫星。为促进我

文档评论(0)

gbn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